016弟子規《出則弟》-財物輕
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
|
老師講解 |
|
|
|
|
教學重點: |
1. |
了解不可過於重視錢財、財物,否則就會忘卻兄弟情誼。 |
|
2. |
理解言語忍讓,多說好話,不說壞話,忍住氣話。 |
|
|
|
學習目標: |
1. |
賞析德育故事【公藝百忍】、【薛包析産】。 |
|
2. |
學習情緒的控制方法:停、想、選、做、評五步驟。 |
|
3. |
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。」安息國太子安世高與蟒蛇的因果故事。 |
|
|
|
學習內容: |
|
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|
|
|
|
教學要點: |
|
|
【第一節】 |
一、 |
經文講解 |
|
|
(一)「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」 與人相處不斤斤計較財物,怨恨就無從生起。言語能夠包容忍讓,多說好話,不說壞話,忍住氣話,不必要的衝突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。(言語為福禍之門。孔門四科有:德行、言語、政事、文學。可見言語之重要。)。
(二)【註釋】 (1)財物:錢財物品的總稱。 (2)輕:不在乎的。 (3)怨:厚待、親近。 (4)忿:ㄈㄣˋ憤怒、怨恨。 (5)泯:ㄇㄧㄣˇ消除、消滅。。 |
|
|
|
|
二、 |
故事時間 |
|
|
故事名稱:「公藝百忍」 (一) 讀誦「八德故事」偈頌與原文 (三遍) 1、【偈頌】 「唐張公藝。九世同居。睦族之道。忍字百餘。」 2、【原文】 唐張公藝、九世同居。高宗問其睦族之道。公藝請紙筆以對。乃書忍字百餘以進。其意以為宗族所以不睦。由尊長衣食或有不均。卑幼禮節或有不備。更相責望。遂為乖爭。苟能相與忍之。則家道雍睦矣。
李文耕曰。處家之道。非一忍字所能盡。然忍固爭之反。化之漸也。凡憎嫌之端。初起甚微。結之便深。構之便大。一忍則無事矣。況相效於忍。有不和順者乎。張公治家。更有規範。然忍字固其得力處也。。
3. 經句註解 (1)百忍:唐代鄲州壽張人張公藝,九代同居,高宗問他家族和睦相處的原因,他在紙上寫一百多個忍字,高宗因此賜他縑帛。見《舊唐書.卷一八八.孝友傳.劉君良傳》。後指能忍,百般忍耐。 (2)同居:居住一處,共同生活在一起。 (3)睦:和氣的。 雍睦:和睦、和好。 (4)九族:九代的直系親屬,包括高祖、曾祖、祖父、父親、自己、兒子、孫子、曾孫、玄孫。 (5)禮節:禮制的儀式。 (6)不備:書信結尾用語。含有不詳盡的意思。 (7)進:呈獻、奉上。。 (8)乖爭:爭執。 (9)相與:相偕、相互。 (10)構:結集、造成。 (11)規範:典範、規模。
(二)【白話解釋】 唐朝時候。有箇姓張名叫公藝的。他家裏竟有九代、同住在一塊兒不分家了。高宗皇帝就叫了張公藝來問他道。你們能夠使得族中這樣的和睦。究竟是用的什麽法子呢。張公藝就請求用了紙筆來對答。高宗皇帝就給了他紙筆。張公藝提起筆來。竟接連寫了一百多箇忍字。進到皇帝那裏。照張公藝的意思。以為大凡一家人家。宗族閒的所以不和睦。每每由於尊長的衣食。或者有了不平均。卑幼的禮節。或者有了不完備。大家互相責問。互相怨望。所以就發生了種種乖異和爭鬧的事情。倘然能夠大家百樣都忍耐些。那末家裏當然是很和睦的了。。 |
|
|
|
|
三、 |
討論 |
|
|
(一)張公藝幾代同住?總共多少人住在一起?(1. 九代。2. 九百多人。)
(二)皇帝問張公藝,你們能夠使族中這樣的和睦。究竟是用什方麽法呢?(張公藝就請求用了紙筆來對答,提起筆寫了一百多個忍字進給皇帝看。)
(三)張公藝認為宗族所以不和睦都是為什麼?(由於尊長的衣食,或者有了不平均;卑幼的禮節,或者有了不完備;大家互相責問,互相怨望。所以就發生了種種乖異和爭鬧的事情。)
(四)張公藝認為家族要和睦須學會哪個功夫?(大家百樣都忍耐,家裏就會很和睦。)
(五)你的家庭是幾代同堂?
(六)你覺得如何做到言語忍?
|
|
|
|
【第二節】 |
一、 |
易解: |
|
|
「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」 說話能夠包容忍讓,多說好話,不說壞話,忍住氣話,不必要的衝突和怨恨就自然消失不會發生了。 |
|
|
|
|
二、 |
故事 |
|
|
【薛包析産】 漢朝有箇姓薛名包的人。生性非常孝順。他的母親死了。父親娶了後妻。對薛包的感情很不好。屢次把他趕出家門去。薛包就在附近的地方住下。他在早上晚上的時候。仍舊到爹娘的面前來請安的。後來父親和母親都死了。他的弟弟和姪兒們都要求分家。薛包勸不住他們。於是把家裏的財産都分開了。他就把老的佣人分給自己。他説。這班年老的人。和我一同做事。已有許多年代。你們恐怕使喚不便的。又把荒蕪的田地。破舊的房屋。分給了自己。他説。這些都是我幼小時候所治理過的。在我的心裏。是有一種特別感情的。又把破舊的日用器具。分給了自己。他説。這都是我從前用慣了的。喫慣了的。這些給了我。那末我的身體口嘴。是很安然的了。他把新的好的都分給了弟弟姪兒。後來弟姪們把家產化完了。薛包又時常去救濟他們。 |
|
|
|
|
三、 |
討論 |
|
|
(一)薛包母親死了。父親娶了後妻。對薛包好不好?為什麼?(不好)
(二)父親屢次把薛包趕出家他有沒有生氣呢?
(三)薛包的後母對他不好,他用甚麼態度以對呢?(他還是在早上晚上的時候。仍舊到父親和後母的面前來請安。)
(四)薛包的弟弟和姪兒們要求分家,他如何分呢?(他把老的佣人、荒蕪的田地、破舊的房屋、破舊的日用器具分給自己;把新的器具、好的田地都分給弟弟姪兒。)
(五)你覺得薛包有哪些優點值得我們學習?
|
|
四、 |
情緒控制方法 |
|
|
(一)講解 我們常常會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事情,只要別人和我們意見不同,我們就會覺得他們是錯的,其實未必完全是喔!所以當別人和我們意見不同時,我們須先靜下來思考,為什麼我和他的意見不一樣呢?而不是用爭吵的方式解決。
(二)情緒控制 憤怒對人是非常不好的,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ㄧ句話,或是ㄧ個動作就生氣,當和別人發生衝突時,我們可以用停、想、選、做、評,這五個步驟來幫助自己,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。 1、「停」 了解發生了什麼事情?先讓自己停下來,不要有任何反應,我們再用下面幾種方法來幫助自己放輕鬆: (1)深呼吸(把注意力專注在自己鼻子的呼氣和吸氣上) (2)數數法(從1數到10,配合念阿彌陀佛,例如阿彌陀佛1,阿彌陀佛2,阿彌陀佛3,一直數到阿彌陀佛10再重複1-10多數幾次,則情緒會慢慢穩定下來。) (3)放輕鬆(可以聽柔和的音樂,例如古琴,古典音樂等等善音美樂。)
2、「想」 人在發脾氣時,是非常不理智的,即使傷到別人也不自覺。佛教有句話說:「瞋火能燒功德林。」憤怒的火焰,會把辛苦經營的功德毀於一旦。放縱自己的瞋心和欲念,會造成什麼樣的危機呢? 一般人認為火災、水災、風災是一種天災,卻不知道天災是由每個人內在的貪心、瞋心、癡心所招感來的。覺悟了這個道理,每個人應該慢慢地將自己內在的貪心、瞋心、癡心息滅,這個世界就會風調雨順,成為人間淨土。 瞋屬火,瞋心一起就會招感火災。瞋心不但對自己的身心有所危害,而且將來還要受到瞋心的業報。
●故事 東漢時有位安世高,他原是安息國的太子,因為看破世間的虛幻無常,所以將皇位讓給叔叔,自己選擇出家修行這條路。由於他精進修行,不久就證得了宿命通,知道自己過去生的種種事故。由於和中國有緣,安世高決定到中國來遊化,他帶來許多佛經,並且將佛經翻譯成中文,他的文采極高,譯有多部經典。 有一次,安世高遊化到江西廬山。廬山附近有個共亭湖,湖裡住有一條大蟒蛇,牠常常興風作浪,為害百姓。凡是想乘船過湖的人都必須要準備好貢品去供養大蟒蛇,以祈求風平浪靜;如果沒有貢品,蟒蛇就瞋心大發,狂風大作,使船隻翻覆、船上的人喪命。 安世高聽到百姓說蟒蛇擾民的這件事,以宿命通觀察,知道蟒蛇的前世是自己的同參道友,這位修行人雖然精進用功,但是瞋心、忌妒心很重,只要有一點小事不如意,就會大發脾氣、怪東怪西。因為瞋恚這個業障,所以死後就墮入畜生道成為大蟒蛇繼續造作惡業。 基於過去是道友之誼,安世高不忍心蟒蛇繼續造業,累世受苦,於是到這裡來為牠開示前世因緣及三世因果的道理,並且為牠授三皈、五戒。蟒蛇聽了法師的開示,起了慚愧心,立刻捨報往生,不再興風作浪為害無辜的百姓。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:無論任何人都必須戒除瞋心,否則隨之而來的必然是三惡道的苦果。佛法裡有句話: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。」又說:「火燒功德林。」一個人無論是做學問,或是從事任何行業或是在道業上修行,都必須化除忌妒心和瞋恚心。如何化除瞋恚心呢?用慈悲心。慈悲是化除瞋恚最好的良藥,時時反省檢討自己有沒有慈悲心?慈悲成就了,瞋心自然消除。
3、「選」 解決事情的方法可能有很多種,把方法列出來,我們依照這些方法可能會產生的結果,將它們分成四種類型: (1)對你不好,我不好。(互相傷害,是糊塗的人。) (2)對你不好,我好。(是自私的人。) (3)對你好,我不好。(是聖人。) (4)對你好,我也好。(是有智慧的人。) 而當你選擇了這四種不同類型的方法時,你就會成為四種不同的人,想想看!你們想成為哪一種人呢?
4、「做」 選好你的決定後,就要付諸行動,馬上去做。 (沒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時,可從頭再來ㄧ次。)
5、「評」 做完之後,效果如何?幫自己打個分數,想想看下次遇到相同的事情,我要不要用相同的方法來處理呢?好的,就肯定自己,不好的就要再多加改進。 |
|
|
|
|
五、 |
舉例故事 |
|
|
故事內容: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太太脾氣並不好,常常會對他發脾氣,但是蘇格拉底很能忍耐,從不會跟他太太計較。有一天,他太太在那裡嘮叨了半天,蘇格拉底不為所動,坐在那裡沒有回應,他太太看了一把火冒了上來,就對他說:「我要看看你到底有多大能耐。」說完話,就拿出ㄧ大盆冷水從他頭上潑了下去。這時,蘇格拉底笑著說:「我就知道打完雷後,會下一場大雨。」 小朋友,我們一起用剛才學到的停、想、選、做、評,五個步驟來想想看。 (一) 停:當蘇格拉底他太太潑水時,他沒有馬上動手或動口。
(二) 想:解決的方法(1)用微笑有趣的方法化解(2)罵回去(3)動手打人。
(三) 選:他選了第一種方式「微笑」。
(四) 做:他微笑後,說了一段話自嘲。
(五) 評:這個方法的結果有達到「你好,我也好」的結果,太太潑了水後氣消了;他用幽默的方式來取代發脾氣(言語忍忿自泯)。 |
|
|
|
|
六、 |
實際演練 |
|
|
小朋友,我們一起用剛才學到的停、想、選、做、評,五個步驟來想想看。 用下列三種情境請學生出來練習: (一) 姐姐(哥哥)罵我,沒有把東西放回原來的地方。(言語忍 忿自泯)。 (二) 有人說我的壞話或嘲笑我(言語忍 忿自泯)。 (三) 有同學(兄弟姐妹)搶走我的東西(財物輕 怨何生)。 |
|
|
|
|
七、 |
結語 |
|
|
各位同學想想看我們今天學到了哪些東西呢?當你和別人意見不同時,不要覺得別人一定是錯的,遇到一些狀況時要記得停、想、選、做、評。 說話能夠包容忍讓,多說好話,彼此能將財物看輕,那麼手足之間將會減少很多衝突,自然能和睦相處。 真正孝順的人,一定是一個友愛兄弟的人,因為同氣連根,傷了兄弟情,就是損了孝道。家和萬事興,兄弟相處一定要和諧相處,不可固執自己的意見,破壞兄弟的情誼,讓父母擔心難過。 |
|
|
|
|
八、 |
活動延伸 |
|
|
(一)每天讀經句:「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」五遍。 (二)複習經句:「弟子規 - 忿自泯」一遍。 (三)回家觀察兄弟姊妹有哪些優點值得學習? (四)觀察班上同學有哪些優點可以效法學習的? |
|
|
|
|
九、 |
參考資料: |
|
|
桃園孔廟弟子規教案,八德故事,常禮舉要,幸福人生之經營,弟子規易解,小故事大智慧,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