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學習專區 navigate_next 國小一年級 navigate_next 上學期 navigate_next 德行教育 navigate_next 013-弟子規《入則孝》 - 親有疾

013-弟子規《入則孝》 - 親有疾

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

 

 教案連結

 

 老師講解

 

 

 

 教學重點:

1.

父母親生病時,子女應當盡心盡力的照顧。

 

2.

一旦病情沈重時,更要晝夜服侍,不可以隨便離開。

 

 

 

學習目標:

1.

賞析德育故事【漢文嘗藥】的孝心。

 

2.

父母親生病時,要主動關心父母的病情。

 

3.

學習如何服侍父母用藥。

 

4.

能熟讀經文,了解經文大意。

 

 

 

學習內容

 

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

 

 

 

教學要點:

 

 

【第一節】

一、

經文講解

 

 

(一)「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」

父母親生病時,子女應當盡心盡力的照顧。

「疾」是疾病。「嘗」是用舌頭嚐嚐看。

(二)「晝夜侍 不離床」

一旦病情沈重時,更要晝夜服侍,不可以隨便離開。  

 

 

 

 

二、

故事時間

 

 

故事名稱:「漢文嘗藥

(一) 讀誦「八德故事」偈頌與原文 (三遍)

1、【偈頌】

「漢孝文帝。母病在床。三載侍疾。湯藥親嘗。」

2.【原文】 

漢文帝、姓劉、名恒。高祖第三子也。初封於外為代王。生母薄太后。帝朝夕奉養無倦怠。太后病三年之久。帝侍疾。目不交睫。衣不解帶。所用湯藥。必先親嘗之而後進。仁孝之名。聞於天下。

 

王應照謂三年之病久矣。而帝之所以小心侍奉者。歷三年如一日。仁孝至矣。夫太后役使滿前。文帝貴為天子。以天下養。猶必躬盡子職。況平人父母。非子媳誰為服事乎。事親之道。自盡其心而已。

 

3. 經句註解  

侍:注音 ㄕˋ。1. 伺候。2. 在一旁陪著。

疾:注音ㄐㄧˊ病。

嘗:注音 ㄔㄤˊ辨別滋味。

朝夕:注音 ㄓㄠ  ㄒㄧˋ從早到晚、時時刻刻。

倦怠:注音ㄐㄩㄢˋ  ㄉㄞˋ疲倦怠惰。

目不交睫:ㄇㄨˋ  ㄅㄨˋ  ㄐㄧㄠ  ㄐㄧㄝˊ。

睫,眼皮上下的細毛。目不交睫指眼皮不合攏,即完全不睡覺。比喻心情不安不能入眠。

衣不解帶:沒有解開衣帶,和衣就寢。比喻辛勤不懈。

役使:差遣、使喚。

服事:服侍、照料。

 

(二)【白話解釋】

漢朝的文帝。姓劉。名字叫做恒。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三箇兒子。他沒有做皇帝的時候。高祖已經封他在代州地方。所以又叫代王了。他原來是庶出的。養身娘就是薄姬。後來纔稱薄太后。但是文帝的天性。生成是很孝順的。朝朝夜夜。奉養這位母親。從來沒有懶惰的意思。薄太后曾經生病。足足生了三箇年頭的長久。文帝服事他母后的病。總是殷殷勤勤。看護得很周到。夜閒睡的時候。眼睛也沒有閉好。衣帶並沒有解開過。所煎的湯藥。必定先要自己親自嚐過了。纔進到薄太后面前、叫母后喫的。因為他有了這樣情形。所以仁孝的名聲。就傳遍了天下。人人都曉得了。

 

 

 

 

三、

討論

 

 

(一)漢文帝的名字?是漢高祖第幾個兒子?(姓劉。名字叫做恒。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三箇兒子)

 

(二)為什麼大臣們要擁護他當皇帝?(很孝順)

 

(三)漢文帝的母親曾經生病幾年?他是如何照顧生病的母親?(1. 三年。 2. 漢文帝服侍他母親的病,總是殷殷勤勤,看護得很周到,夜閒睡的時候,漢文帝不敢睡太熟,而且睡覺時穿戴整齊 ,怕母親有狀況。)

 

(四)漢文帝如何伺候母親吃藥?(漢文帝學習所用湯藥的藥效、劑量牢記於心,對什麼時候用藥,如何熬煮才能充分發揮藥效等等,他都能恰當地掌握。母親每次服藥前,文帝必會親自先嘗,品一品熬煮的濃度是否適當,溫度是否合適,然後再囑咐進行調制調溫,直到適宜母親服用之後,才放心地端給母親。母親在漢文帝三年如一日的侍奉護理下,終於有了好轉。)

 

(五)結語

1.漢文帝以身作則,所以漢朝多孝子。我們也要向漢文帝學習,做個孝順的好孩子。

2.從前治病下藥均用煎煮的湯劑,所以當父母親有了疾病,煎好了湯藥,作子女的一定要先嚐嚐看,是否太涼或太熱? 這樣父母既不會燙到,也能發揮藥性,讓父母病情好轉。

 

 

 

【第二節】

四、

情境練習

 

 

(一)易解: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」

父母親生病時,子女應當盡心盡力的照顧,一旦病情沈重時,更要晝夜服侍,不可以隨便離開。

 

(二)說明古人為什麼要「藥先嘗

讓孩子觀看煎藥與抓藥的影片,說明古時候的人生病時並不是吃藥粉或藥丸,而是用藥壺或砂鍋煎藥,所以需要先嘗看看濃度是否適當,溫度是否合適,才不會燙到病人。

煎藥與抓藥的影片

 

(三)故事時間:【叔謙乞藤】

南北朝時候。南宋朝有箇解叔謙。表字叫楚梁。他的母親有了病。解叔謙就在晚上禱告天地。忽然天空裏有說話的聲音。說、這箇病。只要得到了丁公籐做了酒喫了。就會好的。解叔謙就去訪問許多醫生。可是都不曉得這箇丁公籐。他就不辭困苦艱難。一路路的去訪求。一直到了宜都地方。看見有一箇年老的人。正在砍着樹木。解叔謙就問他。這是什麽。老年人說。這是丁公籐呵。治風病是很有效驗的。解叔謙就跪在地上哭拜。把自己訪求丁公籐的來意說了。於是老人就給了他四段丁公籐。並且把浸酒的方法教了他。解叔謙拜着受了。回頭一看。那箇老人家不知到那裏去了。拿回家去。依了他的方法。浸了酒給母親喫。母親的病果然好了。

 

(四)老師提問

1.你曾經生病嗎?想想看!當時父母親是怎麼照顧你的?

2.小朋友你們以後邁入中老年,希望兒女們將你送進養老院嗎?還是喜歡由專業護士替代兒女來照顧自己呢?

3.現在的新聞常有很多傭人虐待老人的事件,我們該如何預防?

4.當父母親生病了,身體不舒服的時候,我們可以怎麼樣照顧他們?

 

(四)服藥應注意的事項

1.用藥的種類:

  (1)煎煮中藥

  (2)科學中藥

  (3)中藥丸

  (4)西藥

2.照顧服藥的方法

  (1)提醒用藥時間

  (2)準備一杯白開水

  (3)用藥的劑量(注意藥包的說明)

  (4)提醒回診時間

3.藥材之煎服注意事項

  (1)選擇正確的煎藥器具(陶瓷鍋或煎藥壺為最佳;不銹鋼鍋或煎藥壺也可,因其導熱較快,需特別注意煎煮時間及火候的控制。忌用鋁、鐵或錫金屬等器具,以免容器析出金屬成分,或與中藥之有效成分結合,而影響了藥效。)

  (2)一般藥材煎藥方法:

◎水量:一般用冷水加入鍋中,以超過藥材面約1~2 公分為宜;若能先浸泡約30 分鐘可利於有效成分煎出。

◎火候及時間:一般一帖藥分兩次煎煮

◎頭煎:先用大火加熱 ,煎沸後再改用小火,稍加攪拌再繼續煎煮20 分鐘後 ,將頭煎藥汁倒出。

◎第二煎:藥渣再加入冷水,以同樣的方式煎沸後,再煮15 分鐘 ,倒出藥汁,藥渣即可丟棄。 煎藥時不宜頻頻打開鍋蓋,以減少有效成份揮發。

◎混合服用:將頭煎和第二煎的藥汁混合均分成兩份;若醫師無特殊指示,一般為早、晚飯後30 分鐘各服一碗。而一般補益藥宜在飯前服用,對胃腸有刺激者宜於飯後服用。

 

(五)演練

1.老師先示範

2.請學生出來分別扮演父母親、長輩和孩子。

(1)OO」用藥時間到囉!

(2)倒一杯白開水(注意水溫)

(3)幫忙拿藥(看藥包的說明)

(4)用藥結束幫忙將藥「物歸原處」

(5)提醒下次用藥時間

 

(五)結語

 1. 長期照顧病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尤其是當我們長大成家立業之後,爸爸媽媽都會不好意思麻煩我們,這時候我們就要自己觀察父母親的需要,主動去關心及照顧父母的身體。

2. 我們小時候生病的時候,父母半夜不曉得要起來看我們幾次,看我們有沒有踢被子,摸摸看我們的額頭有沒有發燒,所以我們要感念父母的照顧之恩。

3. 當父母重病時,最需要有人照顧。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邊陪伴照顧起居,是父母心中最感溫暖與滿足的。我們應該不分白天或夜晚,都應侍奉在父母身邊,不可隨意離開父母太遠。

 

 

五、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五、

活動延伸

 

 

(一)每天讀經句:「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」五遍。

(二)複習經句:「弟子規 - 不離床」一遍。

(三)天氣變化要主動關心父母和長輩的身體。

(四)父母親在我們生病時,盡心盡力照顧我們;我們理當盡心盡力照顧父母親。。

 

 

 

 

六、

參考資料:

 

 

桃園孔廟弟子規教案,八德故事,常禮舉要,幸福人生之經營,弟子規易解,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