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1-弟子規《入則孝》 - 親愛我
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
|
老師講解 |
|
|
|
|
教學重點: |
1. |
讓學員了解對父母盡孝,是人生最重要的事。 |
|
2. |
培養孩子孝順至誠心,做子女一定孝順父母的美德。 |
|
|
|
學習目標: |
1. |
知道「難、憎、賢」字的解釋和讀音。 |
|
2. |
賞析德育故事:【考叔舍肉】。 |
|
3. |
覺察父母親假如不喜歡我、或嚴厲教導我,能夠自己反省檢點,體會父母的心意,努力改過,並且做得更好。 |
|
4. |
做到不見人之惡。 |
|
|
|
學習內容: |
|
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|
|
|
|
教學要點: |
|
|
【第一節】 |
一、 |
經文講解 |
|
|
(一)「親愛我 孝何難」 當父母親喜愛我們的時候,孝順是很容易的事。
(二)「親憎我 孝方賢」 當父母親不喜歡我們,或者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,我們一樣孝順,而且還能夠自己反省檢點,體會父母的心意,努力改過並且做得更好,這種孝順的行為最是難能可貴。
(三)【註釋】 (1)孝:ㄒㄧㄠˋ。盡心奉養父母。 (2)難:ㄋㄢˊ厭惡。 (3)憎:ㄗㄥ。放棄、放下 (4)賢:ㄒㄧㄢˊ。有才能德行的人。 |
|
|
|
|
二、 |
故事時間 |
|
|
故事名稱:「考叔舍肉」 (一) 讀誦「八德故事」偈頌與原文 (三遍) 1、【偈頌】 「考叔舍肉。諷悟莊公。隧泉見母。其樂融融。」 2、【原文】 周鄭潁考叔為潁谷封人。聞莊公初誓黄泉見母。後悔之。乃有獻於公。公賜之食。食舍肉。公問之。對曰。小人有母。皆嘗小人之食矣。未嘗君之羹。請以遺之。公曰。爾有母遺。繄我獨無。潁考叔曰。君無患焉。若闕地及泉。隧而相見。其誰曰不然。公從之。遂為母子如初。 王應照謂惟天下孝子。為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。莊公固有悔心矣。考叔聞而有獻。蓋逆知公之必賜食。食而舍肉必問。問而後可以一言悟之。遂為母子如初。考叔可謂移孝作忠矣。 3. 經句註解 (1)潁考叔:ㄧㄥˇ ㄎㄠˇ ㄕㄨˊ春秋鄭國潁谷封人。鄭莊公因其母包庇弟共叔段叛亂,乃與母決絕,潁考叔以言感悟,使其母子和合如初。嘗與公孫閼爭車,有隙,伐許,先登,公孫閼自下射之,顛墜而死。 (2)舍:放棄、放下。(3)諷:ㄈㄥˋ。委婉勸諫。 (4)悟:明白、覺醒。(5)隧:ㄙㄨㄟˋ。地下通道。 (6)其樂融融:形容極為歡樂、愉快。 (7)獻:奉上、進奉。(8)遺:ㄨㄟˋ。贈送、給予。 (9)繄:ㄧ。位於句首的語助詞。同「維」、「唯」。 (10)闕:ㄑㄩㄝˋ古代宮門外兩邊供瞭望的樓臺,中有通道。
(二)【白話解釋】 周朝時候。鄭國有箇潁考叔。是在潁谷地方做守邊的官。他得知了鄭莊公起初為了弟弟的事。對母親立了不到黄泉不再見面的咒。後來又有點懊悔了。他就借了獻進物品的機會。到了莊公的那兒。莊公叫他喫飯。他喫飯的時候。留着所賜的肉不喫。莊公覺得很奇怪。就問他道。你為什麽留這些肉呢。潁考叔道。小人有箇母親。凡是小人自己家裏獻進去的東西。母親是都喫過的了。可是沒有喫過君上所賜的肉。所以我留着不喫。預備等忽兒拿回家去。送給母親喫。莊公聽了潁考叔有這樣的孝順。不禁心中有所感觸。就說道。你有母親可以送給他東西喫。怎麽我沒有母親呢。潁考叔說。這箇是沒有關係的。君上祇要在地下掘下去有了泉水就好。母子兩人在地道裏面相見。那一箇人再敢道箇不字呢。莊公就依了他的話做去。於是他們母子兩箇。依舊和從前一樣的相處了。 |
|
|
|
|
三、 |
討論 |
|
|
(一)鄭莊公起初為了弟弟的事。對母親立了甚麼咒?(立了不到黄泉不再見面的咒) (二)潁考叔為什麼要進獻物品去見莊公?(因潁考叔聽說莊公對母親立咒的事,為了能向莊公借機勸諫,所以用進獻物品為由。) (三)潁考叔用甚麼方法勸諫莊公?(潁考叔留着所賜的肉不喫,告訴莊公,他有個母親,凡是自己家裏的東西,母親都先喫過;因為沒有喫過君上所賜的肉,所以留着不喫,預備拿回家去送給母親喫。莊公因此感受到潁考叔很是孝順,讓他也很想要盡孝道;更覺得能孝順母親是一種福氣。) (四)潁考叔勸諫莊公有成功嗎?(有! ) (五)潁考叔提出甚麼方法讓莊公與他的母親相見而又不違背自己的誓言?(把地挖到泉水涌出,您們母子在隧道里相見,誰還能說什麼呢?於是莊公聽從了他的建言。) (六)這個故事對你有甚麼啟示?(1. 不能立不好的咒。2. 幫助別人要用智慧,且能提供別人好的方法或建議。3. 不能記父母的不是。) |
|
|
|
【第二節】 |
四、 |
情境練習 |
|
|
(一)易解:「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」 當父母親喜愛我們的時候,孝順是很容易的事;當父母親不喜歡我們,或者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,我們一樣孝順,而且還能夠自己反省檢點,體會父母的心意,努力改過並且做得更好,這種孝順的行為最是難能可貴。 1. 子女是父母的精血融合而成,是母親十月懷胎後經歷撕心裂肺的陣痛才生下來的。身體髮膚皆受之於父母,所以子女跟父母之間的那種親情是天性,父母跟子女是心連著心的。 2. 父母生育了子女,又含辛茹苦地把子女拉扯長大;作為子女,我們孝順父母,天經地義,理所應當。最基本的孝順就是給父母吃飽穿暖,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,多多陪伴他們,讓他們開心快樂,就像小時候他們照顧陪伴我們一樣。 3. 如果父母憎恨子女,那應該是子女行為敗壞,做出了違反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的事,也就是做了大不孝的事,讓父母寒心蒙羞,從而產生了怨恨之心。這「恨鐵不成鋼」,是暫時的。 4. 如果生身父母都對子女產生怨恨之心,說明子女的德行已經敗壞、缺乏到了極點。作為子女,我們應該及時懸崖勒馬,回頭是岸,向父母和社會懺悔,認真改過自新。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?即使是聖賢,他也會有過錯,何況我們都是平凡的普通人。只要我們知錯必改,錯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父母一定會一如既往地愛我們,因為父母對我們的怨恨是暫時的,而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一種本性的愛,這種愛是與生俱來的,它會一直延續下去。 5. 另外,父母可能是一時迷惑、顛倒,也可能是被其他事情和物慾所矇蔽,或是受到居心不良的人的離間,才對我們起了怨恨之心。
(二)圖片欣賞 《父母恩重經變相》是大足石刻摩巖 造像中宣揚孝道思想,歌頌父母含辛茹苦養育子女的典範之作。
(三)故事:「以德報怨」 四川有兩個孩子打架,一個被打傷,一個逃逸,被打傷的不僅沒報怨,還幫逃逸的媽媽種莊稼,後來這個逃逸的孩子就很感動,在外面拼命的賺錢,修橋補路報效全村人。這個受傷的孩子,被央視節目請到一個晚會上,主持人問他,你怎麼做到這一點呢? 這個孩子說:他打傷了我的眼睛,如果我一生記著這個仇恨。他不快樂!我也不快樂。 我原諒他有什麼好處呢?我不管他,我只管我,我原諒了他,我快樂,我記著仇,我不快樂」。如果他打了我,我再打他,冤冤相報,沒完沒了。所以,《弟子規》講到:「恩欲報,怨欲忘,報怨短,報恩長」。
(四)情境演練 我們日常生活可以做那些事?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
●學生出來分別扮演父母親、長輩和孩子。 1.當父母親在呼叫我們時,要馬上回應:「好,馬上來。」並向前說: 「請問 OO,有什麼事? 」 2.父母親交代事情後,要回答:「好,馬上去。」接著立刻去做,不要偷懶或慢吞吞。 (1)父母親或長輩請你去拿茶杯。 (2)父母親或長輩請你去掃地。 (3)父母親或長輩請你去擦桌子。 (4)父母親或長輩請你去擺碗筷、拿食物。 (5)天氣有些涼,父母親或長輩請你穿外套。 3.事情完成後,會再問父母:「請問還有事嗎?」 4.做錯事情被長輩責罵,要順從接受,態度恭敬並回答: (1)謝謝 OO的教導。 (2)對不起,我錯了,謝謝 OO的提醒。」 5.每天早睡早起,會向長輩道安;說:「OO早安」,並詢問長輩「昨晚睡得好嗎?」;「OO晚安」,「請早點休息。」 6.上學出門前會告訴父母說:「OO 我要上學了!」 7.外出回家後會當面稟報父母說:「OO 我回來了!」 8.有事情須先向父母親請示才可以去做。 (1)請問 「OO 我可以 嗎?」 (2)若是父母同意,則回答:「 謝謝 OO 」。 (3)若是父母不同意,則回答:「好的!謝謝 OO 」。 9.父母親喜好的東西,或想要我做的事情,我要盡力去準備。 10.父母親不喜歡我那些行為就不要去做。
(五)結語 當父母親喜愛我們的時候,孝順是很容易的事;當父母親不喜歡我們,或者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,我們一樣孝順,而且還能夠自己反省檢點,體會父母的心意,努力改過並且做得更好,這種孝順的行為最是難能可貴。 |
|
|
|
|
五、 |
活動延伸 |
|
|
(一)每天讀經句:「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」五遍。 (二)複習經句:「弟子規 - 孝方賢」一遍。 (三)父母親疼愛我,要孝順父母是理所當然的,父母親不疼愛我,我仍孝順父母,就顯得這個孝順是更真誠的,更值得推崇。孝順這個行為是不能講相對的,不是說父母親愛我一分,我就孝順父母一分,而是父母親愛我一分,我孝順十分的。父母親假如不喜歡我、或嚴厲教導我,能夠自己反省檢點,體會父母的心意,努力改過,並且做得更好。 |
|
|
|
|
六、 |
參考資料: |
|
|
桃園孔廟弟子規教案,八德故事,常禮舉要,幸福人生之經營,弟子規易解,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