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2-弟子規《入則孝》 - 親有過
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
|
老師講解 |
|
|
|
|
教學重點: |
1. |
讓學員了解對父母盡孝,是人生最重要的事。 |
|
2. |
培養孩子恭敬的態度,勸諫長輩懂得察言觀色。 |
|
|
|
學習目標: |
1. |
知道「諫、號泣、撻」的解釋和讀音。 |
|
2. |
賞析德育故事【緹縈上書】的孝心。 |
|
3. |
對於父母親的過錯,要保持和顏悅色的勸說。 |
|
4. |
知道對父母親生氣是不孝的言行,應該要儘量避免。 |
|
|
|
學習內容: |
|
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|
|
|
|
教學要點: |
|
|
【第一節】 |
一、 |
經文講解 |
|
|
(一)「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」 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,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,勸導時態度要誠懇,聲音必須柔和,並且和顏悅色,(子夏問孝。子曰:「色難。」)
(二)「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」 如果父母不聽規勸,要耐心等待,一有適當時機,例如父母情緒好轉或是高興的時候,再繼續勸導;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,甚至生氣,此時我們雖難過得痛哭流涕,也要懇求父母改過,縱然遭遇到責打,也無怨無悔,以免陷父母於不義,使父母一錯再錯,鑄成大錯。
(三)【註釋】 (1)諫:ㄐㄧㄢˋ用言語或行動勸告別人改正錯誤。 (2)過:錯誤。 (3)更:ㄍㄥ。 改換、改變。 (4)怡:ㄧˊ和悅的。 (5)色:ㄙㄜˋ。面容、神情。 (6)悅:ㄩㄝˋ愉快、高興。 (7)柔:ㄖㄡˊ溫和、和順。 (8)撻:ㄊㄚˋ用棍、鞭等拍打。 (9)號:ㄏㄠˊ放聲大哭。 (10)泣:ㄑㄧˋ只掉眼淚而不出聲的哭,或指低聲的哭。 (11)怨:ㄩㄢˋ責備、怪罪、痛恨。 |
|
|
|
|
二、 |
故事時間 |
|
|
故事名稱:「緹縈上書」 (一) 讀誦「八德故事」偈頌與原文 (三遍) 1、【偈頌】 「淳于少女。名曰緹縈。上書贖父。悲泣陳情。」 2、【原文】 漢淳于緹縈。齊人。太倉令意之少女也。意有五女、無子。會坐法當刑。詔逮繫長安。臨行。罵諸女曰。生女不生男。緩急非有益。緹縈聞而悲泣。隨父至長安。上書、願入身爲官婢。以贖父罪。俾得自新。文帝憫其孝。詔除肉刑。意遂獲免。 秦定叟謂人家父母。生女不喜。只爲緩急非有益五字。但生男未必有益。顧用情何如耳。若緹縈者。雖謂之有子可也。能存緹縈之心。則爲緹縈不難。卽不爲緹縈。亦相去不遠矣。 3. 經句註解 (1)緹縈:ㄊㄧˊ ㄧㄥˊ。漢文帝時的孝女,為太倉令淳于意最小的女兒。 (2)太倉:職官名。職掌倉廩出納的職務。 (3)坐法:ㄗㄨㄛˋ ㄈㄚˇ。因過錯而犯法獲罪。 (4)詔:ㄓㄠˋ古時皇帝所頒發的命令。 (5)逮繫:ㄉㄞˋ ㄒㄧˋ追捕拘囚。 (6)緩急:ㄏㄨㄢˇ ㄐㄧˊ危急、急切需要或緊急的事情。 (7)上書:用文字向上級陳述意見。 (8)官婢:ㄍㄨㄢ ㄅㄧˋ古代因犯罪而被公家收作奴婢的女子 (9)贖:ㄕㄨˊ以財物或勞役來抵銷罪過或免除刑罰。 (10)俾:ㄅㄧˋ使。
(二)【白話解釋】 漢朝時候。有箇雙姓淳于名叫緹縈的。是齊地方的人。就是做太倉縣官淳于意的最小女兒。淳于意生了五箇女兒。沒有兒子。有一次、淳于意犯了法。當受刑罰。皇帝把他解到長安地方去。淳于意臨去的時候。罵著女兒們說。可惜我只生女兒。沒有兒子。一到了緩急的時候。沒有可以幫助我的呵。淳于緹縈聽了這句話。很是難過。就一路跟了父親同到長安。寫張文書送上皇帝裏去。情願把自己的身子。給官家做奴婢。來贖父親的罪。使他可以改過自新。皇帝很可憐、很悲哀他的孝順。就下了聖旨。把那割鼻子割膝蓋種種的刑罰都除掉了。於是淳于意也就免了罪。 |
|
|
|
|
三、 |
討論 |
|
|
(一) 緹縈生長在哪個朝代?(漢朝) (二)淳于意共有幾個女兒?緹縈是第幾個女兒?(淳于意有五個女兒。緹縈是淳于意最小女兒。) (三)淳于意犯了法,當受刑罰,臨去的時候罵著女兒們說甚麼?(可惜我只生了女兒,沒有兒子,到了緩急需要用人的時候,竟沒有一個可以幫我。) (四)緹縈聽了父親的責罵作何感想?有甚麼行動?(1. 很是難過。2. 緹縈為救父親,想了許多方法。最後,她自己寫好文書懇請上呈給皇上,情願自己去給官家做奴婢,以此來贖父親的罪,使他可以改過自新。) (五)為什麼漢文帝答應緹縈的請求?還廢了肉刑?(漢文帝看了緹縈的上書,受到震動,想不到緹縈小小年紀,身為女孩,竟能長途跋涉跟隨父親到長安,還自願為婢來代父贖罪。文書中,緹縈提到的肉刑之過,說得合情合理,這讓漢文帝感慨不已,體恤到百姓的疾苦。漢文帝便下令減輕刑罰,除去了肉刑) (六)這個故事對你有甚麼啟示?(1. 緹縈身為女子,雖小小年紀,然其大丈夫氣概,可謂毫不遜色於男子。2. 在父親遇難時能挺身而出,上書感動漢文帝廢除肉刑,不僅救出父親,也幫助百姓免受肉刑之苦,她的孝心與智勇雙全的精神令人敬佩。) |
|
|
|
【第二節】 |
四、 |
情境練習(一) |
|
|
(一)易解:「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」 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,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,勸導時態度要誠懇,聲音必須柔和,並且和顏悅色。如果父母不聽規勸,要耐心等待,一有適當時機,例如父母情緒好轉或是高興的時候,再繼續勸導;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,甚至生氣,此時我們雖難過得痛哭流涕,也要懇求父母改過,縱然遭遇到責打,也無怨無悔,以免陷父母於不義,使父母一錯再錯,鑄成大錯。
(二)故事1:【李世民進諫】 李世民年輕的時候,跟隨父親李淵打天下。在一次戰役中,李淵作出了一個錯誤決定:想連夜發兵攻打一座城池。李世民通過客觀分析判斷,感覺到連夜發兵非常危險。如果敵人有埋伏,就會導致全軍覆滅。李世民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親李淵。可是李淵固執己見,堅決認為自己的計策可行。為此,李世民接連去勸了三次,可是李淵仍然不接受。眼看著全軍就要拔營起寨出發了,李世民就索性跑到父親大帳外面去放聲大哭。哭的非常傷心。這讓李淵非常感動。在李世民的真誠感動之下,李淵最終聽取了李世民的建議,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,避免了一場敗仗,也挽救了這支軍隊。
故事2:【魏徵勸諫】 貞觀元年,魏徵被升任尚書左丞。當時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親戚作官,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溫彥博調查此事,結果是純屬誣告。但唐太宗仍派人轉告魏徵說:「今後要遠避嫌疑,不要再惹出這樣的麻煩。」魏徵當即面奏說:「我聽說君臣之間,相互協助,義同一體。如果不講秉公辦事,只講遠避嫌疑,那麼國家興亡,或未可知。」並強調自己要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。唐太宗詢問忠臣和良臣有何區別,魏徵答道:「使自己身獲美名,使君主成為明君,子孫相繼,福祿無疆,是為良臣;使自己身受殺戮,使君主淪為暴君,家國並喪,空有其名,是為忠臣。以此而言,二者相去甚遠。」唐太宗對魏徵的做人智慧點頭稱是。
作為良臣的魏徵,一直過著儉樸的生活,在快死的時候,他住的宅院還沒有正堂,還需要唐太宗撥給建築材料,賞賜布被和素色的褥子。魏徵下葬時,其妻也拒絕了唐太宗厚葬的命令,以布車載柩而葬。魏徵的後代也一直保持廉潔奉公的家風,他的玄孫魏稠很貧窮,曾經把祖傳的老房子抵押出去換錢。唐憲宗知道後,自掏腰包,從內庫拿出二千緡贖回房子發給魏稠,禁止他私自出售。唐宣宗時,被任命為宰相,但他仍然保持低調做人的本色,清廉為官,受人尊重。
作為思想家的魏徵,強調個人修行修養,強調要在實際生活中自始至終貫穿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素,特別對君主的修養要求則更為嚴格。
魏徵把君主的個人修養提升到保持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來看待,他告訴唐太宗,“未聞身治而國亂者”,主張領導者要做好表率。唐太宗也真的做到了對魏徵的充分尊重,兢兢業業辦理朝政,最終達到四海升平的局面。有一次,唐太宗想要去秦嶺打獵取樂,行裝都已備好,但卻遲遲未能成行。後來,魏徵問及此事,唐太宗笑著答道:“當初確有這個想法,但害怕你又要直言進諫,所以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。”還有一次,唐太宗得到了一隻上好的鷂ㄧㄠˋ鷹,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跳來跳去,很是得意。當他看見魏徵向他走來時,便趕緊把鳥藏在懷中。魏徵故意奏事很久,致使鷂ㄧㄠˋ鷹悶死在懷中。
貞觀十三年五月,魏徵乘李世民詔五品以上官員議事之機,全面系統地總結了政事不如貞觀之初的事實,上奏《十漸不克終疏》。疏中列舉了李世民搜求珍玩、縱欲以勞役百姓、昵ㄋㄧˋ小人、疏君子、崇尚奢靡、頻事游獵、無事興兵、使百姓疲於徭役等不克終十漸,批評了李世民的驕滿情緒,再次提醒要慎終如始:「見可欲則思知足,將興繕則思知止,處高危則思謙降,臨滿盈則思挹損,遇逸樂則思撙節,在宴安則思后患,防擁蔽則思延納,疾讒邪則思正己,行爵賞則思因喜而僭,施刑罰則思因怒而濫。」李世民看完奏疏後,欣然接納。
魏徵在上朝的時候,有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。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,想要發作,又怕名聲不好,只好勉強忍住。有一次,他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內宮,見了他的妻子長孫皇后,氣沖沖地說:「總有一天,我要殺死魏徵!」但是,話說完就罷了,他依然從諫如流。貞觀十七年,魏徵病死,李世民非常傷心,並為此廢朝五天。他對身邊的侍臣說:「人以銅為鑒,可正衣冠﹔以古為鑒,可知興替﹔以人為鑒,可明得失」,朕嘗保此三鑒以防己過。今魏徵逝,朕亡一鑒矣。」;以銅作為鏡子,可以知道衣服哪裡沒穿好,頭髮有沒有梳好;以歷史作為一面鏡子,可以知道如何經營一個國家,使其更加昌盛;假如有肯勸諫的臣民,君王就可以知道每項政策的執行,對於整個國家社會的利弊得失如何。所以,唐太宗說他這三面鏡子破了一面,就是指魏徵去世了。唐太宗有如此尊賢的態度,難怪唐朝能出那麼多的賢臣,開創了「貞觀之治」。所以,魏徵是我們為人臣非常好的榜樣。
良臣難得,明主難遇,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良臣遇到明主,魏徵遇到了唐太宗,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,如果沒有李世民對魏徵的信任,那麼魏徵也不可能有大的作為,如果沒有李世民以及魏徵等人的共同努力,也不可能成就中華貞觀之治的千秋功業。敢講實話,堅持講真話,魏徵堪當千古第一諍臣的盛譽!
我們從這個故事中體會到,一個皇帝也好,一個平民也好,一生要建功立業,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身邊有真正肯勸誡的人。唐太宗沒有魏徵,沒有皇后,能有偉大的功業嗎?太難了!所以,你的身旁有肯勸誡你的人,要好好珍惜。《孝經》說「士有諍友,則身不離於令名。」一個讀書人有一個肯勸誡他的朋友,這一生才不會身敗名裂。
|
|
五、 |
情境練習(二) |
|
|
(一)日常生活如何勸諫及所應注意的事項: 1.存心:觀照自己的存心,念念為對方好,沒有控制的心。 2.時機:抓對時機勸諫。「揚善於公堂,規過於私室。」(私底下,沒有旁人的時候,讓他保有自尊) 3.態度和方法:怡吾色 柔吾聲(臉色溫和 ,話語柔順。) 4.耐性悅復諫:等到適當時機,動之以情和顏悅色繼續勸諫。 5. 信任:要善於觀察他人的需要,善體別人的感受。《論語》裡面有提到「君子信而後諫」。
(二)勸諫事項:例如:希望父親能戒菸 1.存心:希望父親健康。 2.時機:父親今天心情很好。 3.態度和方法:臉色溫和,話語柔順的說:「爸爸抽菸對身體不好,我衷心希望您有一個健康的身體,請您不要抽菸好嗎?」 4.耐性悅復諫:爸爸沒答應還是抽菸,等到適當的時機再繼續勸諫。 5.信任:觀察有適當的時機就提醒,和顏悅色,聲音溫柔,動之以情,且有耐心,不要讓爸爸覺得不耐煩。 6.請學生出來分別扮演父母親、長輩和孩子,練習勸諫。
(三)勸諫方法: 1.請小朋友想想看,當你做錯事時會有什麼反應? ●傷心、難過、生氣等情緒反應;大人犯錯時,也會和你有同樣的感覺。 2.當你做錯事時,你希望別人可以做什麼事,讓你感覺比較舒服? ●談天、自己安靜、轉移注意力或是安慰你、等等;大人也會希望有人可以安慰他。 3.今天如果是爸媽做錯事,你想要勸諫他,又怕他們不開心,你可以做那些事讓父母開心? ●倒水給他們喝、幫他們按摩、或是陪他們談天。 ●當父母的心情變好時,我們再勸諫他們就會事半功倍喔…
(四)演練:幫父母端茶及按摩(請先詢問父母的意願) 1. 小朋友端茶給父母時要輕放,而且茶水的溫度要適合,入口不能太冷或太燙。 2. 小朋友可以詢問父母上班累不累,可以幫忙按摩嗎?(按摩時可以詢問父母需要大力一點還是小力按?) 3. 當觀察到父母的心情變好時,就可以開口勸諫父母。記得要和顏悅色,聲音溫柔的向父母勸諫,並且把自己擔心及希望父母改變的事情說出,讓父母了解你的孝心,相信會感動他們的。
(五)若我們在勸別人時,很難控制自己的語氣,可以對著鏡子練習,或是用寫的方式表達。 1、用寫紙條或卡片的方式,有何好處? (1)用寫的不容易講錯話。 (2)等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再送。 (3)保住父母的面子,讓他們有時間想一想,不容易惹父母生氣。 2、寫卡片練習(先唸一次) 老師先寫在黑板上,再讓學生各自練習。(老師發下預先做好的範例紙條) (1)親愛的OO您好: (2)感謝您這麼多年每天辛苦的照顧我們,在這個世界您是我最重要的親人, (3)您最近 (常常抽菸 、熬夜、滑手機、玩電腦 ) (4)_我們_ 很擔心,為了_您的健康_ 著想, (5)衷心的希望您可以不要 (抽菸、熬夜、滑手機、玩電腦) (6)最愛您的 OO 敬上 3、老師先示範如何將卡片交給父母親。 (1)請學生到台前練習如何將卡片交給父母親。 (2)九十度躹躬且雙手奉上 (3)並說:「OO好,這是我送您的卡片,請您收下,謝謝您。」 (4)若勸諫還是沒改,則可以多送幾次卡片。 (5)學生出來分別扮演父母親和孩子,練習勸諫。
(六)結語 現在的社會很複雜,有很多事情連我們的父母親都是第一次面對,有很多情況父母親也會做得不好,父母親也會做得不對。這時候就是體會孝道真諦的機會,我們要學習古聖先賢的做法,一定要站在父母親的立場看事情,父母親也有他人生辛苦的一面,當父母親的做法不是很好的時候,一定要和顏悅色。 |
|
|
|
|
六、 |
活動延伸 |
|
|
(一)每天讀經句:「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」五遍。 (二)複習經句:「弟子規 - 撻無怨」一遍。 (三)無論在學校或家裡,勸諫別人的時候一定要面帶笑容、說話的語氣要溫柔,不可以用很兇或不耐煩的口氣直接指責。 |
|
|
|
|
七、 |
參考資料: |
|
|
桃園孔廟弟子規教案,八德故事,常禮舉要,幸福人生之經營,弟子規易解,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