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學習專區 navigate_next 國小一年級 navigate_next 上學期 navigate_next 德行教育 navigate_next 014-弟子規《入則孝》 - 祭盡誠

014-弟子規《入則孝》 - 祭盡誠

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

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

 

 教案連結

 

 老師講解

 

 

 

 教學重點:

1.

了解父母去世之後,守孝期間,要常常追思、感懷父母教養的恩德。

 

2.

明瞭辦理父母親的喪事要哀戚合乎禮節。

 

3.

了解祭拜已經去世的父母時,應誠心誠意,要如同生前一樣恭敬。

 

 

 

學習目標:

1.

賞析德育故事【王裒泣墓】、【徐積避石】。

 

2.

學習《常禮舉要》《慶吊篇》的禮節。

 

3.

指導學生在親人將離世前,要在身邊提醒他們念佛,幫他們提起正念。

 

4.

親人離世後,要一心一意為他們念佛、讀經、布施,將所做一切功德,為他們回向往生西方淨土。

 

 

 

學習內容

 

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

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

 

 

 

教學要點:

 

 

【第一節】

一、

經文講解

 

 

(一)「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」

父母去世之後,守孝期間(古禮三年),要常常追思、感懷父母教養的恩德。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須調整改變,不能貪圖享受,應該戒絕酒肉父母親生病時,子女應當盡心盡力的照顧。

 

「疾」是疾病。「嘗」是用舌頭嚐嚐看。

(二)「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」

辦理父母親的喪事要哀戚合乎禮節,不可草率馬虎,也不可以為了面子鋪張浪費,才是真孝順。

(論語:生,事之以禮,死,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。)

祭拜時應誠心誠意,對待已經去世的父母,要如同生前一樣恭敬。(論語: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。)

 

 

 

 

二、

故事時間

 

 

故事名稱:「王裒泣墓

(一) 讀誦「八德故事」偈頌與原文 (三遍)

1、【偈頌】

「王裒泣墓。為母畏雷。蓼莪廢讀。概念哀哀。」

2.【原文】 

魏王裒、父儀。為晉文帝所殺。裒終身未向西坐。示不臣晉。母畏雷。每聞雷。卽奔墓前。拜泣告曰。裒在此。母勿懼。嘗攀墓前柏樹號泣。淚著樹。樹為之枯。讀詩至哀哀父母。生我劬勞。必三復流涕。門人盡廢蓼莪篇。

 

李文耕曰。王偉元聞雷泣墓。事之如生。淚著樹枯。痛之欲死。哀哀父母之詩。宜其不能卒讀也。不能卒讀蓼莪。因而門人盡廢。情之剴切感人至矣。若用情不足者。又當日與之讀蓼莪而念劬勞。

 

3. 經句註解  

泣:只掉眼淚而不出聲的哭,或指低聲的哭。

畏:ㄨㄟˋ。恐懼、害怕。

蓼莪:ㄌㄨˋ ㄜˊ《詩經.小雅》的篇名。

廢:ㄈㄟˋ停止、捨棄。

概念:ㄍㄞˋ ㄋㄧㄢˋ對事物的普遍而抽象的認識。。

哀哀:形容悲傷不已的樣子。。

號泣:ㄏㄠˊ ㄑㄧˋ大聲哭泣。

生我劬勞:ㄑㄩˊ ㄌㄠˊ勞苦、辛勤。

三復:ㄙㄢˋ ㄈㄨˋ反覆誦讀。

卒:ㄗㄨˊ終止、結束。

剴切:ㄎㄞˇ ㄑㄧㄝˋ切中事理。

 

(二)【白話解釋】

三國時候。魏國有一箇孝子。姓王名叫裒。他的父親名叫王儀。是被晉文帝殺死的。所以王裒終身不肯向西面坐着。表示他是不肯給晉朝做臣子的。他母親在世的時候。膽量是很小的。所以生平最怕天雷的聲音。等到死了以後。王裒把他的母親用衣衾殮了。就埋葬在山林裏冷靜的地方。一碰着風雨天氣。有雷聲隆隆響的時候。王裒就不避風雨。飛風般跑到墳前。淚涔涔的拜哭着說。兒子王裒在這裏陪伴母親。母親不要怕呀。母親不要怕呀。有一次。王裒攀了墳前的柏樹號哭。眼淚落到樹上。那箇柏樹竟就枯了。王裒讀詩經每逢讀到哀哀父母。生我劬勞。這幾句。一定流着眼淚。反反覆覆的玩誦。因此他的門弟子。就廢去了蓼莪篇不讀了。

 

 

 

 

三、

討論

 

 

(一)父親王儀為什麼被晉文帝殺死?(王裒的父親王儀當時是在朝廷裡頭當官,有一次晉文帝出兵,在這次出兵當中,朝廷死了非常多的士兵,所以文帝就在上朝的時候,詢問底下的這些文武百官,要大家分析這次戰役為什麼會損失慘重。結果沒有人敢出口說話,唯獨王儀他是一個高風亮節之人,他就直陳說:這次戰役的責任完全歸於元帥。元帥就是當時的文帝,所以文帝非常的生氣,一怒之下就把王儀拉出廷外問斬。)

 

(二)為什麼王裒終身不肯向西面坐着?(王裒因為父親冤屈而死,非常難過。因此他終身不面向西坐,以表示不為晉朝之臣。)

 

(三)王裒母親最怕甚麼聲音?(打雷聲)

 

(四)王裒母親過世後遇到有雷聲隆隆響的時候,王裒都怎麼做?(王裒就不避風雨。飛風般跑到墳前。淚涔涔的拜哭着說。兒子王裒在這裏陪伴母親。母親不要怕呀。母親不要怕呀。)

 

(五)為什麼王裒母親墳前的柏樹枯了?(有一次。王裒攀了墳前的柏樹號哭。眼淚落到樹上。那棵柏樹竟就枯了。)

 

(六)王裒的門弟子為什麼廢去蓼莪篇不讀?(王裒很孝順,每當他授課讀到「哀哀父母,生我劬勞」時,他就非常的難過,潸然淚下,難過到沒有辦法教授學生。他的學生擔心老師哀傷過度,所以就把《蓼莪》這一篇給廢止。)。

 

 

 

 

四、

故事時間

 

 

(一)故事名稱:【徐積避石】

宋朝時候有個孝子徐積,三歲時就死了父親。他的母親從小教他讀孝經,每當他一面讀書,一面想起了父親時,就不禁流出眼淚。徐積事奉母親至孝,任何需要花力氣的事都是他親自去做,不要別人替代,即使後來到京城赴考,他也載母親同去,沒有間斷早晨和晚上請安的職務。

後來二十多歲的時候,就中了進士,可是還沒有娶親。人家問他原因,他說:「娶妻這事情急不得,萬一娶了一個不賢的妻子,反叫母親生氣,豈不糟糕?」此外,他又因為父親的名字叫「石」,所以他從來不用石頭做成的器具,甚至遇著了石頭鋪的路,也避開不踏。有人勸他不必如此避諱,徐積就回答他們說:「並非我故意避諱,而實在是因為我一遇著石頭,就會想起我的父親,悽然地傷了我的心啊﹗」

故事中的徐積是當時有名孝子,他因父親名石,因此不忍心在石子路上行走,真可謂是「一舉足,不敢忘父母也。」後來他母親去世的時候,他更是守了三年的墓,雪夜伏墓側,哭不成聲,聞者莫不為之心酸。

 

【第二節】

 

(二)老師提問

 

 

1.徐積幾歲時父親去世?他的母親親自教他讀哪一部經典?(1. 三歲。 2. 孝經)

2.徐積每天都有做到《弟子規》那些經句?

3.為什麼徐積二十幾歲了還沒有娶親?(他說:假使娶了一箇不賢的妻子,反而要叫母親生氣。)

4.徐積父親的姓名為何?(姓「徐」,名「石」)

5.為什麼徐積不用石頭做的器具,遇到石頭鋪的路也避開了不踏不走?(因父親名石,因此不忍心在石子路上行走;因為一遇著石頭,他就會想起他的父親,悽然地傷心﹗所以不用石頭做的器具,不敢用腳踏在石頭上面。)

6.從故事中我們可以學習徐積那些優點?

 

 

 

 

五、

情境練習

 

 

(一)易解: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

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

父母去世之後,守孝期間(古禮三年),要常常追思、感懷父母教養的恩德。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須調整改變,不能貪圖享受,應該戒絕酒肉。

辦理父母親的喪事要哀戚合乎禮節,不可草率馬虎,也不可以為了面子鋪張浪費,才是真孝順。祭拜時應誠心誠意,對待已經去世的父母,要如同生前一樣恭敬。

 

(二)播放影片: 《常禮舉要》– 慶吊篇  

 

(三)《常禮舉要》慶吊篇

1.參加吉禮,不談衰喪話,不戚容,不啼泣。

「戚容」:哀傷的表情。

慶弔就是各種禮,中國古禮有五種:吉、凶、軍、賓、嘉 。

吉禮就是祭祀的禮,祭祀為什麼叫吉禮?因為父毋之喪守了一定的時期,喪事辦完了以後,滿了一定時期,然後定期祭祀。祭祀之禮,除了祭父毋、祭祖先、太廟、祭山川鬼神都叫祭祀。

祭祀的意義,祭自己祖先、父毋這是報德還本。報德還本,有恩報恩,這是一個好處,自己有德,當然行為表示出來有功德,得到好處。祭天地也是報恩,人在天地之間報恩,除了受 父毋之恩外,天地對我們的恩德也大。這都是報恩的,報恩就有好處,所以祭祀之禮叫吉禮,好禮。

 

2.居喪不參加吉禮,只送儀物。

自己居喪,就是守孝的時候,不參加吉禮,為什麼呢?人家是祭祀、結婚、慶合 都要求取個吉利,遇到穿喪服, 自己心情也不好,人家看起來也不好。

 

3.喪服不入公門,不觀吉禮。

居喪期間,尤其父毋親新死,百日之內穿披麻帶孝的喪服,不但不能入公門,就連普通人家也不能去,也不能去觀吉禮。為什麼呢?要替對方著想。因為穿喪服、 凶服到人家裡去,人家如果在辦喜事,心裡總是不大高興,不舒服。自己在居喪守孝的時候,要一心一意的,心心思念過世的父母。

 

4.臨喪不笑。

臨喪就是人家有喪事,我們去參加喪禮。無論到殯儀館還是喪家家裡,都是喪禮。去參加喪禮叫臨喪,臨喪不能有笑容,不能談笑。不但不談笑,古禮凡是遇到至親好友,有關係的人來報喪,見了面聽到不好消息,當下就哭泣表示,那是誠心的哭泣。最低限度,參加親友喪禮,千萬不能笑,笑就是一點同情哀悼的心情都沒有。現在有很多人參加喪事,遇到一些彼此都認識的朋友,平時見面少,「好久不見面,一談起來,把喪事忘在一邊,這時高談闊論自己得意的事,海闊天空的聊,高聲談笑。這種情況就非常失禮。

 

5.里有殯,不巷歌。「殯」ㄅㄧㄣˋ稱已殮而停著未葬的靈柩。

同一個鄉里,「有殯」就是出殯。所謂殯就是入了殮,包括

停柩在喪宅,還沒有葬,都叫殯。同里間有殯,「不巷歌」就是不要在巷子裡唱歌;在家裡唱歌,聲音也要小一點。在巷子裡唱歌,人家聽到了還以為,哪來這個不知禮的人,在這裡還在唱歌呢?別人就講話了。

 

6.飯於喪家,酒不赭顏。「赭」ㄓㄜˇ顏:因酒醉而臉紅。

一般人做喪事,都是請客的,發了訃文出去,定某日某時舉行喪祭。親友當中有的是近路,有的是遠路來的,當然要送禮,舉行喪祭後,雖是喪家,還是要請客吃飯,吃飯間當然也有酒,喪家雖是辦喪事,還是要拿出平常的禮來招待客人,有飯也應該有酒,招待雖有酒,但是來參加喪事的客人,飲酒不能多飲,略為表示而已。所以這個酒不至於「赭顏」,「赭」微微的紅色,泛了紅暈,顏就是面貌,酒喝多了臉上一定發紅。酒稍微飲一點點,不能多喝,多喝就表示做賓客來此,沒有一點哀悼的心理,沒有同情心。

 

7.佩會葬徽章者,禮終即卸去,不佩帶他往。

「卸」ㄒㄧㄝˋ把東西拿下或去除。

佩著會葬徽章在靈前表示有哀悼之心,要是行禮完了,只要孝子回來,就把所戴徽章摘下來,不可忘了帶到別的地方,上誰家去誰都不高興,不許帶著這個上人家家去。有喪事鄰居靠近的兩家都拿一塊紅布用釘子釘上,為什麼?大家怕鬼魂走錯了門。

 

(四)結語

最好的盡孝道,就是平常我們要幫助親人學習佛法,為人子女在親人將離世前,要在身邊提醒他們念佛,為他們念佛,幫他們提起正念;等親人離世後,要一心一意為他們念佛、誦經、布施種種功德,再將這些功德,幫他們回向往生西方淨土。

 

 

 

 

六、

活動延伸

 

 

(一)每天讀經句:「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」五遍。

 

(二)複習經句:「弟子規 - 如事生」一遍。

做子女的在親人將離世前,一定要幫助親人念佛迴向,以報父母深恩。

 

 

 

 

七、

參考資料:

 

 

桃園孔廟弟子規教案,八德故事,常禮舉要,幸福人生之經營,弟子規易解,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