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學習專區 navigate_next 國小一年級 navigate_next 上學期 navigate_next 社會-民俗文化 navigate_next 社會-民俗文化_節氣_教案大綱

社會-民俗文化_節氣_教案大綱

 

週次 主 題 故 事 提 問 備 註
11 小雪

1. 兒歌:小雪花

2. 節氣與民俗

3. 節氣與諺語

4. 小雪節氣

6. 大禁忌

5. 節氣小雪

 

答問題

【節氣與民俗】 國曆十一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、太陽過黃經二四0 度、氣候寒冷、逐漸下雪為『小雪』。 空氣中的水氣、部份開始結成晶狀固體、大陸的黃河流域、此時已開始下雪、因為初下雪量不大故名『小雪』。此時台灣因氣候暖和、一期稻作可進行播種育苗、冬季裡作雜糧作物此時也可栽培、台灣唯有高山地才有降雪可能、此月也不可能有下雨打雷、所以有農諺云【月內那陳雷、豬牛飼不肥】、意若打雷表示氣候不順、占豬牛六畜有災疫。

 

【節氣與諺語 】

●小雪小到:烏魚群在小雪前後剛到台灣海峽來,故云小雪小到。

●月內若陳(響)雷,豬牛飼不肥:十月已入冬應無雷,若打電表氣候不順,占豬牛六畜有災疫。

●十月豆,肥到不見頭:布袋一帶到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,此時豆仔魚相當肥美。

節氣與民俗

兒歌-小雪花

 
12 大雪

1. 認識大自然,熱愛大自然,培養幼兒勇於探索大自然的情感

2. 平時用哪些方式抵禦寒冷呢?

3. 節氣與民俗

4. 節氣與諺語

5. 24節氣歌 

 

【節氣與民俗】

國曆十二月七或八日,太陽過黃二五五度,因雪到此時轉大故名『大雪』。小雪過後天氣變得更冷,大雪紛飛,此景象以大陸北方可見,在台灣平地是無法看到雪景的。然而台灣地區南部,仍可進行一期稻作育苗,北部地區因氣溫較低,二期稻作收割結束,大部份的田地均以休閒狀態。由於氣溫降得很低,魚群紛紛回游台灣海峽避寒,尤以烏魚成群結隊,樂得漁民大呼,農諺【大雪大到】。

 

【節氣與諺語 】

●大雪大到:烏魚群到了大雪時便大批湧進台灣海峽。

●頂初三下十八,早潮晏退:海潮在月之初三與十八日,有早滿而晚退之現象。

●朝看東南鳥,午前風雨急:早晨東南方天空罩黑雲,占上午風雨交加。

24節氣歌 抵禦寒冷的方法:我們可以適當的多穿一些保暖的衣服,出門戴手套、圍巾、帽子、口罩等,要多參加鍛鍊身體,這樣我們的身體就不怕冷了!
13 冬至

1. 節氣與民俗

2. 節氣與諺語

3. 冬至的由來

4. 冬至活動:搓湯圓

 

【節氣與民俗】 國曆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,太陽過黃經二七0 度,太陽達赤道最南邊,晝短夜最長,是為『冬至』。嚴冬到了,北半球受光最少,中午太陽位置最低,日影最長。古代農耕時期,一年辛苦期待秋收冬藏積滿倉庫,人們在此時節休養進補,恢復生息準備過年物品,又民間習俗在冬至日需吃湯圓,象徵圓滿、豐碩,並增添一年歲月。所以農諺【冬至圓吃落去就加一歲】,還有【冬至烏,過年酥】冬至若下雨,則占過年會放晴。

 

【節氣與諺語 】

●冬至烏,過年酥:冬至若下雨,則占過年會放晴。

●冬至透腳日,做田人拼攏劊直:冬至晴朗,農夫忙於農事。

●冬至圓仔呷落加一歲:冬至為古代之過年,故說吃過冬至湯圓即算添一歲。

為什麼有冬至?習俗和由來是什麼? 

 

傳統故事77 冬至食話 

 
14 小寒

1. 節氣與民俗

2. 節氣與諺語

3. 小寒的養生

4. 小寒的活動:吃臘八粥

 

【節氣與民俗】

國曆一月六或七日,太陽過黃經二八五度,冬至過後天氣更為寒冷,所以在冬至過後的半個月,所出現的節氣叫『小寒』。雖然天氣寒冷,但不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,但還是冷風颯颯,尤台灣北部、西部濱海地區更是寒風砭骨,這是時序正常現象,此時農作物發生低溫寒害的機會很高。 農諺云【十二月卯,不見草】十二月晝短夜長,既使到卯時天色仍暗,看不 清野外草 枝。

 

【節氣與諺語 】

●小寒大冷(音官)人馬安:冬至後,天氣應寒冷,人畜才不會災疫。

●十二月雷,不免用豬槌:十二月打雷,占次年有豬瘟,因豬死多,故不必用豬槌宰豬。

●初一東風六畜災,若逢大雪旱年來:大雪在十二初一,占次年雨量稀少。

 

小寒的養生

1.冬練三九:小寒至大寒的這段時間,正值三九;所謂的「三九天」,就是從冬至隔日算起,每九天為一個單位,第一個九日為一九、第二個九日為二九、第三個九日就是所謂的三九,稱作「三九天」。正所謂「冷在三九,熱在三伏」,小寒是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。 適當的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,能夠增強身體禦寒能力。由於離過年越來越近,有些地方還會保留年味十足的鍛煉方式,如跳繩、踢毽子、滾鐵環、鬥雞等。但要注意的是,冬季運動也很容易出汗,不及時脫衣容易導致皮膚發疹,但過度脫衣很容易感冒,所以在運動的時候注意出汗情況,適量增減衣物很重要。

 

2.注意保暖、衣服不是越厚越暖和:在此節氣裡,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,患“中風”者增多。中醫認為,人體內的血液,得溫則易於流動,得寒就容易停滯,所謂“血遇寒則凝”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,尤其是老年人。 在著裝方面保暖為主,尤其注意頭頸、背部、手腳等部位的保暖。很多人認為衣服穿得越厚越暖和,其實不然,因為衣服的保暖性與衣服內空氣層的厚度有關,衣服太厚且緊貼身體,空氣層厚度為零,反而保暖性降低。因此著衣應選用分量輕、膨鬆、保暖性強的羊毛、絲棉、羽絨等製品。

 

3.適宜進補: “小寒大寒,冷成冰團”。小寒節氣十分寒冷,所以在飲食上,暖身活血補氣為小寒進補方針。栗子、紅薯、杏仁、瓜子、花生、葡萄乾等食物皆是小寒飲食之選,尤其是燉湯的烹飪方法最適合寒冷節氣,正所謂“三九補一冬,來年無病痛”。

小寒養生

小寒之日接近臘月初八(今年為1月10日),是釋迦牟尼佛成道日,民間習俗在此時也多會食用臘八粥(又稱佛粥)或八寶粥,藉以趨吉避邪、祈求平安。 傳統臘八粥以糯米搭配豆類乾果和紅糖熬煮,就中醫師看法,這些食材有益延年益壽、調脾胃、補氣養血、驅寒強身,不過中醫師也提醒,三高患者、上火體質者則「核桃」要少量食用。

臘八粥這樣煮 ●材料(10人份):白糯米100克、紫糯米100克、紅豆100克、花豆50克、小薏仁50克、蓮子100克、麥片100克、紅棗30顆、桂圓50公克 ●做法: 一、食材洗淨。 二、小薏仁、紅豆、紫糯米、花豆、蓮子、白糯米泡水2小時。 三、小薏仁、紅豆、花豆、蓮子用電鍋蒸熟。 四、紅棗、桂圓泡水。 五、上述食材加水熬煮成粥,加糖或代糖,即可食用。 (食譜/雙和醫院提供,記者黃邦平整理)
15 大寒

1. 節氣與民俗

2. 節氣與諺語

3. 賞析宋代邵雍的

 

《大寒吟》 國曆一月二十或二十一日,太陽過黃經三00度,天氣酷寒,一年中最冷的時日是為『大寒』。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要大掃除,依習俗這天也是送神的日子,歡送眾神明完畢,也大掃除了。就開始做糕粿,到農曆十二月最後一天晚上,不論大小月台灣習慣稱為【二九晚】。農諺有【新年頭,舊年尾】

 

【節氣與諺語 】

●大寒不寒,人馬不安:一年中最冷時節為大寒,此時天寒地凍,害蟲或凍死或蟄伏, 若大寒不寒,害蟲未死或未伏,則人畜必有災殃。

●大寒不寒,春分不暖:大寒若不冷,則寒天向後移,翌年春分時節天氣仍會十分寒冷。

●新年頭,舊年尾:一個是開始,一個是結束,在這兩個重點時間,人們必須特別謹言慎行。

邵雍的《大寒吟》

 

大寒(國曆1月19或20或21日) 

 
16 立春

1. 節氣與民俗

2. 節氣與諺語

3. 詩詞賞析 《立春偶成》

 

【節氣與民俗】 國曆二月四或五日、太陽過黃經三一五度為『立春』。立是開始的意思、春是蠢動表示萬物開始有生氣、立春又象徵春天的開始、春為歲首、古時在立春前夕、天子還要率領文武大臣出城迎接春神。農民常根據立春天氣、預期一年之收成、故有農諺『春濛晒死鬼、夏濛出大水』。『立春』此時大地回暖、春雨綿綿、正是春耕的最佳時刻、當今社會為鼓勵農民努力生產、特定這天為【農民節】以表揚傑出農民。

 

【節氣與諺語 】

●立春落雨透清明:立春日若下雨,直到清明前都會多雨。春喜晴不喜雨,尤忌打雷。

●立春打雷,十處豬欄九處空:表六畜不安/雷不打春,今年一定好年冬。

●正月展春流:立春以後,潮汐海流加大。

●春天後母面:入春以後,氣候陰晴冷煖無常。

●春霧(音ㄇㄥˊ)曝死鬼,夏霧做大水:春天降霧會放晴,夏天降霧會雨澇成災。

《立春偶成》

南宋·張軾 律回歲晚冰霜少,春到人間草木知。 便覺眼前生意滿,東風吹水綠參差。 

 
17 雨水

1. 節氣與民俗

2. 節氣與諺語

3. 節氣雨水 答問題

4. 經典兒歌《二十四節氣歌之雨水》 

下雨歌

 

【節氣與民俗】 國曆二月十九或二十日、太陽過黃經三三0度為『雨水』。立春之後東風解凍、雪水溶化、此時農民開始耕種、最期盼有雨水之時。春回大地、春雨綿綿、春風好像是溫暖的手、拂去寒冬的蕭條也帶來了綿綿春雨、故有農諺【春寒雨愈泉、冬寒雨四散】、【雨打元宵燈、日晒清明前】。

 

【節氣與諺語 】

●雨水連綿是豐年,農夫不用力耕田:雨水日下雨,預兆年成豐收。

●春寒雨若泉,冬寒雨四散:春天氣溫低則多雨,冬天氣溫低雨反而少。

●雨水,海水較(音ㄎㄚˋ)冷鬼:雖然已經入春,溫度仍低,尤其海水較氣溫還低,摸起來沁人肌骨,故海邊地區有此諺語。

●雨打元宵燈,日曝清明前:元宵當日下雨,清明前會缺雨。

二十四節氣_農業諺語_雨水 

 

雨水由來、習俗、養生 

 
18 驚蟄

1. 節氣與民俗

2. 節氣與諺語

3. 驚蟄學畫從冬眠中蘇醒的美麗昆蟲-七星瓢蟲

4. 節氣驚蟄 答問題

 

【節氣與民俗】 國曆三月五或六日、太陽過黃經三四五度為『驚蟄』。此時天空出現雷聲、萬物逐漸孳生茂盛。大約每年農曆十月以後即不再打雷、進入嚴冬酷寒、草木枯死、所有的昆蟲小動物、也都紛紛躲進土裏或藏在石縫中蟄伏。到了農曆二月初、天地陰陽氣接觸頻繁、大地激盪、產生閃電、雷聲隆隆、所有正在冬眠的昆蟲、被春雷震驚後、紛紛從土中石縫裏爬出來、因為春雷『驚』動了『蟄』伏的昆蟲類、所以這個節氣就定名為『驚蟄』。

 

【節氣與諺語 】

●驚蟄聞雷米似泥:驚蟄日打雷,表示節氣無誤,風調雨順,稻穀豐收,米價便宜。

●二月初二打(音ㄉㄢˊ)雷,稻屋較(音ㄎㄚ)重過秤鎚:義同前,主收成很好。

●驚蟄鳥仔曝翅:驚蟄後氣溫升高,不但土中蟄蟲出動,連鳥兒也飛出老巢,  停在樹枝上 晒太陽。

●未驚蟄打(音ㄉㄢˊ)雷,會四十九日烏:驚蟄之前就打雷,會連續下四十九天雨。

24節氣-驚蟄台語影片

 

學畫七星瓢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