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學習專區 navigate_next 國小一年級 navigate_next 上學期 navigate_next 社會-民俗文化 navigate_next 006-秋分

006-秋分

 

 教案連結

 

 老師講解

 

 

 

 教學重點:

1.

 透過體驗活動,加深學生對秋分的印象。

 

2.

學習諺語,增強學生本土語言能力。

 

 

 

學習目標:

1.

知道秋分的由來。

 

2.

認識秋分的習俗與諺語。

 

 

 

●引起動機

 

 

 

一、

複習二十四節氣歌:春雨驚春清穀天,夏滿芒夏暑相連;秋處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

 

二、

二十四節氣圖,找出白露後是什麼節氣?

答案:秋分。

 

●教學課程

 

 

 

一、

介紹秋分

 

 

(一)名稱的由來

《春秋繁露》中說:「秋分者,陰陽相半也,故晝夜均而寒暑平。」秋分之「分」為「半」之意。「秋分」的意思有二:

一是,晝夜時間均等,全球大部分地區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,各12小時。秋分過後,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,一天中白晝短於黑夜。

二是,氣候由熱轉涼。按我國古代以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,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,平分了秋季。

 

(二)秋分的習俗

1、吃秋菜

秋菜,泛指秋天收成的菜。如蘿蔔、大白菜、葱等菜蔬。

中國北方地區有儲存秋菜的習慣,蘿蔔、土豆、大白菜、大葱是老四樣,通常在10月份,氣温下降,人們儲備秋菜過冬,東北地區通常用來醃酸菜,過去準備秋菜是相當重要的,人們的生活水平高了,購買各類蔬菜都很方便,儲存秋菜漸漸成為歷史了。

 

2豎蛋

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,中國很多地方都有「豎蛋」習俗。事實上,早在4000年前,中國就有秋分立蛋的傳統,當時是為了慶祝秋天來臨,同時也寄予了人們對生命、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。

「豎蛋」玩法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:選擇一個光滑勻稱、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,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,秋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,故有「秋分到,蛋兒俏」的說法。

 

3祭月

在中國古代,春分祭日,秋分祭月是傳統習俗。現在大家所熟知的中秋節,就是由傳統的祭月節演變而來。

在古代,祭月節並不是選在八月十五中秋這一天,而是選擇在秋分節氣這一點。後來,大家意識到秋分的節氣在農曆上並不是固定的,所以有可能不是圓月,不能像八月十五中秋節那樣月兒圓圓,如果在秋分節氣祭祀月神,而月亮又不是圓月滿月的話,是會大煞風景的。所以到了後來,慢慢地才將祭月節,由秋分改到中秋。不過祭祀月神一般都是由女子來祭拜,而男子不參加,這就是所謂的男不拜月,女不祭灶。

 

4送秋牛

秋分隨之即到,其時便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。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黃曆節氣,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,名曰「秋牛圖」。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,主要說些秋耕的吉祥話,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,見啥說啥,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。言詞雖隨口而出,卻句句有韻動聽。俗稱「說秋」,說秋人便叫「秋官」。

 

5粘雀子嘴

秋分時節,在廣大的農村還有煮湯圓吃的習俗。秋分這一天,農民都放下手中的農活,在家裡做湯圓吃。除了自己食用外,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,再插上細竹籤放在田邊地頭,這就是「粘雀子嘴」,寓意是讓雀子不要來破壞莊稼。

 

 

二、

諺語二十四節氣_農業諺語_秋分

(一)秋分天氣白雲多,處處歡聲歌好禾;只怕此日雷電閃,冬來米價貴如何:秋分日天晴占豐年,打雷則占歉收。

 

(二)月半看田頭:表示此季節已可看出將來水稻的豐欠與否。

 

(三)早冬雨:一期稻作要靠春雨灌溉,二期稻作則有賴露水滋潤。

 

 

 

 

三、

(一)雷始收聲

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,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,所以不再打雷了。

 

(二)蟄蟲坯戶

一些春分出土活動的小蟲,「坯」字是細土的意思,在秋分過後會陸陸續續回到土裡,並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,準備過冬。

 

(三)水始涸

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,由於天氣乾燥,水氣蒸發快,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,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便處於乾涸之中。

 

 

四、

節氣活動體驗:立蛋、畫秋牛圖

(一)發雞蛋:讓學生體驗立蛋活動。

(二)發紅色圖畫紙:讓學生畫秋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