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節的由來(112學年)
愛國詩人屈原-端午節的由來
課程名稱 |
社會-民俗文化 |
教學者 |
王鳳英 |
||
實施對象 |
低年級學生 |
總節數 |
共 1 節, 40 分鐘 |
||
單元名稱 |
愛國詩人屈原-端午節的由來 |
||||
核心素養 |
愛護生命 |
||||
參考資料 |
書籍: 《節日習俗的故事29篇》/大智文化 《端午節》—節日繪本系列/幼福文化 【節日小知識】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、划龍舟?|小行星樂樂TV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IOd7jUIsns |
||||
教學設備/資源 |
1.筆電、顯示器。 2.學習單(每位學生一份)。 |
||||
學習目標 |
|||||
1.認識端午節的由來。 2.了解端午節與屈原的故事。 3.了解屈原愛國情操。 4.了解端午習俗。 |
|||||
教學活動設計 |
|||||
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|
時間 |
備註 |
|||
【引起動機】 划龍舟圖片,問問小朋友知不知道這是在做什麼? |
5’ |
|
|||
【教學活動】 1. 先聽老師說故事: 1. 端午節划龍舟、吃粽子的小故事—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: 2. 吃粽子代表什麼意義? 3. 學習屈原堅定心中信念,不畏艱難的精神,並以這種勇氣和堅持激勵自己在面對困難時不屈不撓。 4. 端午掛艾草、菖蒲葉習俗: 5. 喝雄黃酒習俗改為額頭寫上「王」字: 6. 想一想:端午節天氣非常熱,我們要注意什麼事情才不會生病? 7. 飯糰或竹筒飯變粽子: 8. 香包: 9. 端午正午活動: |
20’ |
教學活動的相關補充資料放在下方附錄 |
|||
【學習單】 1.端午節與屈原的故事。 2.屈原愛國情操與端午習俗。 |
10’ |
|
|||
【學習總結】 1.學習端午節與屈原的故事。 2.了解屈原愛國情操。 3.了解端午習俗。 |
5’ |
|
|||
回饋與統整: |
|||||
|
附錄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