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學習專區 navigate_next 國小二年級 navigate_next 下學期 navigate_next 社會-民俗文化 navigate_next 端午節的由來(112學年)

端午節的由來(112學年)

教案連結:教案簡報學習單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愛國詩人屈原-端午節的由來

課程名稱

社會-民俗文化

教學者

王鳳英

實施對象

低年級學生

總節數

1 節, 40 分鐘

單元名稱

愛國詩人屈原-端午節的由來

核心素養

愛護生命

參考資料

書籍:

《節日習俗的故事29篇》/大智文化

《端午節》節日繪本系列/幼福文化

【節日小知識】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、划龍舟?|小行星樂樂TV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IOd7jUIsns
資料來源:做孩子一生的貴人/蔡禮旭老師主講(第一集)https://ft.amtb.tw/dv.php?sn=55-082-0001&lang=zh_TW

教學設備/資源

1.筆電、顯示器。

2.學習單(每位學生一份)。

學習目標

1.認識端午節的由來。

2.了解端午節與屈原的故事。

3.了解屈原愛國情操。

4.了解端午習俗。

教學活動設計

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

時間

備註

【引起動機】

划龍舟圖片,問問小朋友知不知道這是在做什麼?

5’

 

【教學活動】

1.     先聽老師說故事:
 
(參考資料:影片【節日小知識】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、划龍舟?|小行星樂樂TV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IOd7jUIsns)

1.    端午節划龍舟、吃粽子的小故事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:
屈原投江的原因:
(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ydn.com.tw/news/newsInsidePage?chapterID=1593192&type=supplement  )
屈原因不能為國效力而感到悲憤,撰述〈懷沙〉一賦後,懷抱一石,投汨羅江以明志,希望藉由死亡來激勵人民的愛國心,同時感化君主;人們感念屈原的愛國情操,在江裡丟飯糰避免魚蝦啃食屈原遺體,並用船在江中以鼓聲嚇走魚蝦,演變成現今「吃粽子」及「划龍舟」的由來。
屈原投江的意義:
屈原的故事所要傳達的是堅定愛國信念的情操。

2.    吃粽子代表什麼意義?
(
資料來源:做孩子一生的貴人/蔡禮旭老師主講(第一集)https://ft.amtb.tw/dv.php?sn=55-082-0001&lang=zh_TW)
吃粽子背後更重要的精神是什麼?是要學習屈原忠君愛國的精神。

3.    學習屈原堅定心中信念,不畏艱難的精神,並以這種勇氣和堅持激勵自己在面對困難時不屈不撓。

4.    端午掛艾草、菖蒲葉習俗:
(資料來源:《端午節》節日繪本系列/幼福文化  )
端午炎熱悶濕,容易造成蟲害漢生病。艾草是藥草,可以驅蟲;菖蒲葉片像劍的形狀,插在門前象徵斬妖避邪。

5.    喝雄黃酒習俗改為額頭寫上「王」字:
(資料來源:《端午節》節日繪本系列/幼福文化  )
古人認為農曆五月五日是整年大熱天開端,具有毒性的蛇蟲開始活躍,古人喝雄黃酒,但我們現在知道喝酒傷身,所以用雄黃酒在額頭寫王字,可以驅毒避邪。

6.    想一想:端午節天氣非常熱,我們要注意什麼事情才不會生病?
答:
(1)
吃東西要小心,天氣熱食物容易壞掉。
(2)
不能貪圖冰涼的食物,對身體的負擔會很大。
(3)
小心蚊蟲、蛇等。

7.    飯糰或竹筒飯變粽子:
(資料來源:《端午節》節日繪本系列/幼福文化  )
因為竹筒飯投江中容易散開,後來改用竹葉包飯。

8.    香包:
(資料來源:《端午節》節日繪本系列/幼福文化  )
艾草和雄黃香料做成香包,帶在身上除菌驅蟲。

9.    端午正午活動:
(1)
午時水:端午節正中午,水放在太陽下曬,就是午時水。飲用午時水驅除百病,用午時水洗澡有健身效果。
(2)
中午立蛋好運連連。

20’

 

教學活動的相關補充資料放在下方附錄

【學習單】

1.端午節與屈原的故事。

2.屈原愛國情操與端午習俗。

10’

 

【學習總結】

1.學習端午節與屈原的故事。

2.了解屈原愛國情操。

3.了解端午習俗。

5’

 

回饋與統整:

 

附錄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