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教學活動】
1. 「天穿日」的傳統意義: (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hsinchu.gov.tw/News_Content.aspx?n=153&s=111329 ) 相傳遠古時代,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戰鬥,戰敗的水神因羞憤而撞倒了撐天柱(不周山),將天撞出了一個大洞。造人的女神女媧因憐憫生民、救贖災苦,於是煉五色石補好了天窟窿,解救人間災禍。 人民感念女媧的仁慈,於是在這個曾經「天穿地漏」的日子紀念女媧,這就是「天穿日」的由來。
2. 女媧: (資料來源:https://dict.revised.moe.edu.tw/dictView.jsp?ID=58994&la=0&powerMode=0 、https://www.sanching.org.tw/jdc49) 女媧娘娘,稱為女媧氏,亦稱女希氏,與伏羲為兄妹,上古的女帝,因此又稱媧皇。印而懷孕生了伏羲,他創造了八卦,也制定了嫁娶的禮儀。 女媧人首蛇身,相傳曾煉五色石補天,並用土造人,制定嫁娶禮儀,延續人類生命。 在嫁娶禮節中,規定同姓氏不得婚配,此事攸關倫理價值及優生學,是至為重要的。 女媧是遠古只知道有母親,不知道有父親的母系社會時代,最有貢獻的重要人物,並且還發明了笙簧。 補充: (資料來源:https://religion.moi.gov.tw/Knowledge/Content?ci=2&cid=247) 伏羲是上古時代帝王,中國文明的開創者之一,傳說,是因為他母親踩了某一位神人的腳印而懷孕,生了伏羲,他創造了八卦,也制定了嫁娶的禮儀。 補充:笙簧 災難後,女媧用竹管排列在葫蘆上,造出神奇法器。 她放在唇邊吹奏,溫柔的和聲流向四方。大地彷彿被神的雙手輕輕撫過,生命在樂聲之中復甦,人們的創痛也慢慢癒合。 這柄療癒生命的法器,後來就留下成為了人類最初的樂器:笙。 笙這個字,是生命的生字上面加個竹管的竹字頭。而生命的「生」這個字的結構,正是植物貫穿地面而發芽出來的樣子。 古代笙是由十三支竹管組成的,模擬鳳凰的翅牓,它代表正月的音律,也就是大地最開始的聲音。 它讓萬物生長,所以叫做笙。 笙的內部安裝了簧片,所以又叫做笙簧。 它的聲音無比地和諧,即使是最哀傷的人也能從中得到安慰。 相傳,孔子在服完父母的喪期兩年後又五天,依照禮制彈琴以調息身心,結果卻因為太傷慟而彈奏不出完整的曲調來。 又過五天,到了第十日,孔子改為吹笙,笙的溫柔樂音果然療癒了他,竟還能伴隨歌唱了。 笙是中國吹管樂器裡面,唯一可以吹奏和聲的樂器。
3. 天穿日就是「聊日」(聊日:客家語中的休息日): (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hsinchu.gov.tw/News_Content.aspx?n=153&s=111329 ) u農業時代,客家族群非常重視「天穿日」,這一天暫停工作、唱山歌,以自娛娛人。 v因為「天穿日」依據竹東民俗大師黃榮洛表示,據說是女媧氏憐憫生民,補好了天空破洞的日子。在客家習俗中,這一天會「天穿地漏」,男不耕田,怕鋤地會使大地漏水;女不織衣,怕穿針引線會刺破天空。 w客家習俗認為這一天就算賺錢也會漏光,因此產生當天不如放假,唱山歌自娛娛人的習俗,有些客家鄉鎮會在這天舉辦山歌比賽,尤其以新竹縣竹東鎮的歷史最悠久持續,流傳至今,有些鄉鎮則舉辦相關活動來慶祝。 想一想: 天穿日的休息,不但人們可以趁這時放鬆休息,也讓大地有了喘息的時間。 想想看,我們對待自然萬物,也要尊重它們、愛護它們,你平時在對待大自然的一切有沒有做到愛護大地萬物呢?說說看你都怎麼愛護大自然的?(學生自由回答) 弟子規經句: 凡是人,皆須愛;天同覆,地同載。
4. 「天穿日」的「三獻禮」祭天儀式: (資料來源:https://reurl.cc/ReL60D) u主祭官穿古裝、行古禮。 v甜粄、五色粄:代表五色石。 w「三獻禮」,簡單來說,是選有主祭者數位向神明行三跪九叩禮,並三獻牲禮(酒、肉等供品),再讀祭文、燒金紙等表尊崇敬意的祭祀儀禮。 x「三獻禮」多用於敬神祭祖的時候,特別是客家人,其在拜神祭祖時多會舉行「三獻禮」這樣隆重的儀禮。而這祭祀活動,最主要的目的是,向土地伯公為首的諸神明祈求並感謝其保佑一村境內風調雨順,居民、牲畜平安,農作豐收。 y三獻禮的特徵是酒、饌祭品由主祭者帶往神位前,再行拜禮,共要進獻三次而得名。 想一想: 祭祀是表達我們對祖先對上天的尊敬,誠心的祈求也是我們的誠意。想想看,你在對祖先祭祀的時候,有沒有恭敬虔誠的心呢?(學生自由回答) 弟子規經句: 喪盡禮,祭盡誠。
5. 甜粄祭祀: (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hakka-beliefs.ntpc.gov.tw/files/13-1001-1777.php) 客家人也會保留一塊年節時做的甜粄(甜粄:客語年糕的意思),煎過後在「天穿日」時上香祀拜,因相傳煎炸過的甜粄黏稠Q軟,有助女媧補天的意思;還有把甜粄揉成小圓球狀,油炸後稱為「油堆子」或「油槌子」,插上針線拿來祭拜,稱做「補天穿」。此可能與客家人向來崇敬大自然,是敬天尊地的族群,才會流傳至今有關。
6. 「天穿日」的環保精神: (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hakka-beliefs.ntpc.gov.tw/files/13-1001-1777.php ) 從現代環保概念來看,客家人過「天穿日」的習俗,內含愛惜自然及環保等時代趨勢的精神,尤其適度地給予大自然修補恢復的時間,更能讓環境生生不息、資源永續發展,是具有國際發展性的慶典節日,值得我們提倡、慶祝與發揚,也希望藉此喚起式微的傳統客家文化。 想一想: 愛護大自然,重視環保,讓整個地球生態永續發展,是每個人的責任。想想看,如果是你,你會怎麼做到好好愛護周遭的環境以及地球呢?(學生自由回答) 弟子規經句: 置冠服,有定位,勿亂頓,致污穢。衣貴潔,不貴華,上循分,下稱家。對飲食,勿揀擇,食適可,勿過則。房室清,牆壁淨,几案潔,筆硯正。
7. 「天穿日」為「全國客家日」: (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hsinchu.gov.tw/News_Content.aspx?n=153&s=111329 ) 為落實客家基本法,彰顯客家族群對臺灣多元文化的貢獻,客家委員會特於民國99年9月10日,正式公布「全國客家日」為每年農曆正月20日的「天穿日」。 「全國客家日」是為彰顯客家文化的獨特性,族群崇敬天地、尊重自然作息,提倡環保節約的時代精神。 想一想: 族群多樣化,了解各族群的民俗文化,有助於學習各族群的知識寶庫,每個族群的優點我們要學習吸收,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好。 客家族群崇敬天地、尊重自然作息,提倡環保節約的特色,讓我們知道萬事萬物都是值得尊重的。 想想看,你在日常生活中,有沒有尊重這片土地的例子,可以分享給大家的呢?(學生自由回答) 弟子規經句: 行高者,名自高;人所重,非貌高。才大者,望自大;人所服,非言大。己有能,勿自私;人有能,勿輕訾。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