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學習專區 navigate_next 親職教育、教師培訓-如何教育孩子 navigate_next 英國漢學院 成德法師主講 navigate_next 印祖開示-夫妻溝通之道 navigate_next 印祖開示-夫妻溝通之道
印祖開示-夫妻溝通之道

印祖開示-夫妻溝通之道

節錄自 一條龍師資培訓班 (第61集) 成德法師主講 

 

 

  我們再看第七,這是在「分論」第三十五。印祖談夫妻的溝通,「同室之人」,夫妻是同室,住一間房室的,「固宜於閑暇無事時,委曲宛轉,開陳至理,令其心知有是非可否。則心識不知不覺,漸摩漸染而為轉變」。你先學傳統文化、先學佛,你要很有愛心,而且很自然的,談著談著就往傳統文化去引導。「委曲宛轉」,不是強勢溝通,不是愛你沒商量,這些印祖講得很具體。隨著發生的事情,報紙上的或者鄰里鄉黨,都可以順勢而為。夫妻的溝通,因為夫妻很親密,你做什麼動作都要很自然,妳不要「兒子的爸,我今天有事跟你商量一下」,妳先生說「啥事啊?」身心都不放鬆。妳反而很自然,「來,泡杯茶」。妳先生喜歡喝大紅袍,趕快泡給他喝,喝著喝著,他先聊了,妳就順勢跟他聊。

 

  「至其愚傲之性發現時」,有時候另一半那個傲慢、固執起來了,也不要說另一半,有時候我們也會這樣,那個執著勁起來了,誰講都沒用,「可對治,則以至理名言,和氣平心以對治之」,心平氣和才能講話。假如這個時候你心平氣和,都講的是至理名言,他還是沒有轉變的話,你不要硬勸,「否則任伊」,先別強求,「一概置之不理」,就別說了,「待其氣消」,諫不入,悅復諫。有時候對方執著了,我們也固執起來,非得跟他爭個對錯不可。所以人要很有定力,別人不對,但是你不能因為他有情緒你自己的情緒也被他調起來。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,自己要先對,要穩住。「待其氣消,再以平心和氣,論其曲直」,他情緒平和下來了,有適當的時候,再跟他曉以大義,分析清楚,「久之則隨之而化」。因為人之初性本善,我們真的有耐性,而且我們要去影響另一半,自己也要以身作則,對方才會服氣。

 

  《群書治要》裡面,我們這一本《群書治要中修齊治平的智慧》,它是依照四個大綱領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編的,是《群書治要36O》前三冊精華再挑出來依這四個綱編的。這個書挺好的,跟修身有關的,你可以查一下;跟家庭有關的,趕緊查一下;跟治理事業、跟治國有關的,很可能一翻,這相應的義理甚至是事例就提醒到我們。

 

  一百零一句,這是治家之道,我們看古人他怎麼做的,「君子口無戲謔之言,言必有防;身無戲謔之行,行必有撿」。一家之主不會隨便講話、隨便做事情的,他不會亂開玩笑,他說話是懂得自我分寸的。不亂開玩笑不代表不幽默,大家不要誤會我講的東西。因為你亂開玩笑是對人不尊重,或者是綺語,開玩笑讓人輕慢、讓人動邪思,那都不好的。言語行為不能亂開人家玩笑,行必有撿,行為必定檢點、謹慎。「言必有防,行必有撿」,他言行都是符合規範的,不是任性而為的,「雖妻妾不可得而黷也」,他的太太也不會因為跟他很親近而對他無禮,就是你做得讓你的另一半打從內心尊重你。你假如行為很隨便、很輕浮,你另一半要尊重你就很難。以前說舉案齊眉,他是在這些行為當中也很尊重他的太太。敬人者人恆敬之,在夫妻關係當中也是這樣。

 

  這一段法語,我們自己做得正,你整個家就受你影響,另一半尊重你,朋友也不會對你輕浮。人世間任何事情兩個字,「感召」,感應。你自重,人家尊重你;你自己輕浮,人家怎麼可能尊重自己?所以今天假如人家很不尊重我們,先不要生氣,是不是我自己的行為造成這個結果?

 

  接著也是一個重要提醒,「若用強蠻惡辣手段」,比方他有固執的時候,你用很強勢的、逼迫他的,絕對不適當,「以彼有所恃」,他有靠山。靠山是什麼?子女。因為你太強勢,「你看你爸這樣對我!」「你看你媽這樣對我!」現在有的女子也很強悍,那子女就很難尊重我們,甚至於子女很痛苦,在父母相處當中還要選邊站,你說這個孩子能健康嗎?「兼失子女觀法之訓」,沒有讓子女有好的榜樣可以看。師長提醒,我們這個民族,身為人家父母長輩的都有一個共識,在孩子面前要給他們好的影響。真的脾氣忍不住了,進門去、進房間去,不要讓孩子聽到,不要讓孩子看到,這才是慈愛的落實。所以要提起這種責任,不能讓孩子、不能讓學生受不好的影響。在學校也一樣,同事之間相處要和諧,衝突給孩子看了都有負面影響。我記得我在教書的時候到其他班級看同事,他把學生留下來做功課,就講一些不是很妥當的話,我就眼睛給他示意,「學生在,不要講這些話」。當父母老師的要敏銳,孩子也在聽、也在看,你不能下了課講話隨便,學生也不可能尊重老師的。老師台上台下、人前人後一個樣,才能讓學生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