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學習專區 navigate_next 親職教育、教師培訓-如何教育孩子 navigate_next 英國漢學院 成德法師主講 navigate_next 從小引導孩子認識因果報應的事理 navigate_next 從小引導孩子認識因果報應的事理
從小引導孩子認識因果報應的事理

從小引導孩子認識因果報應的事理

節錄自 一條龍師資培訓班 (第49集) 成德法師主講

 

 

  我們再看第六大項:「因果者,聖人治天下,佛度眾生之大權也。」因果教育,聖人佛菩薩教化眾生之大權示現,權宜之計。因為師長老人家說了,倫理道德教育讓人恥於作惡,因果教育讓人不敢作惡,他懂因果他有畏敬的心,不敢做壞事。這個救急,你馬上講,他馬上產生這種敬畏的心,但是五倫八德他得長期薰修,他才能在一切境緣當中提得起來。所以人人知因果,天下大治之道也;人人不知因果,天下大亂之道也。這是周安士先生,周安士先生編了《安士全書》,這是一本寶書。

 

  我們看第一點:「須知知因果者,居心行事,唯恐或有過愆」,他有敬畏心,他有警覺性,他怕自己起心動念、一言一行有過失,這樣他就「必能敦行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之八德」。在《彙編》裡面有個故事,有一個讀書人文筆也不錯,功名都考不上。後來遇到高人幫他看,說你小的時候曾經瞪了你父親一眼,這個罪業重,還沒消掉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,為什麼求不到?有業障,要消除掉。彌天之罪當不得一個悔字,我們要能懺悔,要能後不再造。甚至於古今中外不孝之人真是天打雷劈,《彙編》裡面有。近代都有發生,好像也跟大家有提過,芬蘭有個兒子殺了母親,從家庭一出去就被雷給劈死了。就是這些因果孩子聽了他有畏懼心,他必能敦行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之八德,「研窮格、致、誠、正、修、齊、治、平之八事」。師長常說我們學習倫理、道德、因果、科學,還有聖賢教育,聖賢教育就是大學之道,就是兩綱八目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,止於至善就是明德、親民都圓滿。明明德底下有四個綱目:格物、致知、誠意、正心,這是內功,內聖的功夫;親民,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,這是外王。所以我們老祖宗是內聖外王的學問,這八事他就容易理解了。

 

  「於兒女初開知識」,初開知識就是比較能理解一些人事,比較懂事了,「始學說話時,即以因果報應等事理,循循善誘而薰陶之。俾其深信因果報應,毫髮無爽」,就毫髮無差,因果報應真實不虛。這個眼前發生的事也都可以信手拈來,讓他去體會因果報應。我們真的靜下心來看,因果報應就在我們眼前的社會,甚至就在我們親戚朋友的身上,甚至在自己身上可以現身說法。「此即致治弭災之根本也」,家庭社會能夠安定、能夠治理好,災難能夠消除掉,根本還是因果的教育。

 

  我們看第二小點,在「分論第二」,《太平之根本》的二十八頁,「小兒從有知識時,即教以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之道,及三世因果、六道輪迴之事」。八德做到了,他必感善果;八德違背了,必遭禍患。所以倫理道德跟因果教育也要融在一起,引導孩子,幫孩子開解。「令彼」,他又知道六道輪迴,他就不會把人生當作就是吃喝玩樂了。「令彼知自己之心,與天地鬼神、佛菩薩之心,息息相通。起一不正念,行一不正事,早被天地鬼神、佛菩薩悉知悉見,如對明鏡,畢現醜相,無可逃避。」《大學》裡面說:「十目所視,十手所指,其嚴乎!」瞞不過天地鬼神、佛菩薩。他了解這個真相,「庶可有所畏懼,勉為良善也」,他會勸勉自己要行善、要做好。

 

  在《了凡四訓》有一個故事,衛仲達,他剛好有緣到了陰曹地府,結果把他陰間的記錄調出來,他造的惡裝滿了一屋子。他自己都很驚訝,我才四十歲左右,怎麼會有這麼多惡?陰間官吏說了,「一念不正即是,不待犯也」。這個故事對孩子就很有啟發,一念不正即是,不待犯也。這些故事對我們自己修身很有幫助,對我們教學也很有幫助。後面功過一秤,他善事才一軸而已,像一根筷子一樣那麼少的善事,但是這個善事的力量居然超過滿屋子的惡,因為他那一念是為天下百姓著想,「君之一念已在萬民」。孩子很單純,聽完這個故事他可能心量就拓寬了,他心量一拓寬,他為整個班想、為整個學校想,我們當老師的又及時給他稱讚如來,他善根就不斷增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