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學習專區 navigate_next 親職教育、教師培訓-如何教育孩子 navigate_next 英國漢學院 成德法師主講 navigate_next 護持孩子的人生,家長如何拿捏分寸? navigate_next 護持孩子的人生,家長如何拿捏分寸?
護持孩子的人生,家長如何拿捏分寸?

護持孩子的人生,家長如何拿捏分寸?

節錄自 一條龍師資培訓班 (第35集) 成德法師主講

 


  家長我們可以感覺到天下父母心,都一心要為孩子好。但我們要注意,當我們要為別人好的時候,首先我們的心要安定,不能急,不能有情緒,不然會適得其反。心要先定,我們說隨緣妙用,現在遇到事了,你一緊張情緒就上來了,可能就罵人了。我們昨天還提到要教孩子不能發脾氣,有脾氣先穩定下來。《大學》說定靜安慮得,定,知止而後有定,我這一生是止於極樂世界,所以我現在用的每個心、一言一行都是積功累德,不能跟我的這個目標背道而馳。而且我還要多帶一些人去,我要表好法,我的目標定了,我們不去貪求世間這些五欲六塵。定而後能靜,心靜下來。靜而後能安,安才能慮,思慮,正思惟,你心一正思惟了,就會想出很好的對應方法。我們其實在每一個境界都是要把本來的慣性調整過來,本來慣性太急了,要勸人啪一下子就先指正他的問題,就像剛剛說的你要先調劑人情,不然他很難過,他就不能理解你是為他好。你先很感謝,你太難得了,他一受到肯定他很歡喜,你再提醒他什麼他覺得你為他好,這就是人情事理。所以《格言別錄》大家有機會可以多翻。

 

  我們護持孩子,畢竟孩子他自己是他人生的主,傳統文化常說主伴圓融。每一個人的生命他是主,哪怕是最親的父母、家人、老師都是他的緣,萬法因緣生,都是他的緣。我們主伴要了解清楚,我們在護持孩子的時候才不會分寸拿捏不當。很多孩子為什麼在青少年的時候很叛逆?那是一個果相,因在哪?印光祖師講的,從事上不離因果兩個字,從理上不離心性。因為現在大家都說有叛逆期,成德還特別去請教媽媽,我當時候初中年齡有沒有叛逆期?因為我很認真問,我老母親也很認真想,最後說沒有。不是說叛逆期是必然的。一個人假如對父母都是很仰慕、很崇敬,他會不會叛逆?跟這個行為就不相應。很可能是我們有一些行為積累,已經讓孩子有對我們不認可的地方,而且我們控制的那種習性又重,他就不舒服了。當然他也有受一些外在這種環境、同儕,這些影響是很難避免的。

 

  我們不能著急,而且要有信心,我們對孩子的每個用心真心都不會白費,因為有時候我們會自己給自己洩氣,哎呀,到底有沒有用?花那麼多時間可有效果嗎?煩惱都跟懷疑有關,信心不足。傳統文化有一句話叫功不唐捐,怕的是我們著急了,怕的是我們有執著,我一定要把他送到英國漢學院。不是一條路而已。我們今天有家長過來,我們那一位家長阿吉他給我們表法,人家理髮師,理髮店就是道場。不是一條路,只要我們現在已經盡力護持,我們的孩子學傳統文化了,他以後會開花結果,不去英國漢學院也是行行出狀元,行菩薩道。不然又變執著,然後你一執著你就會控制、要求、著急,就麻煩了,你就隨緣妙不起來了,你就隨緣煩惱。

 

  所以我們安住當下很重要,孩子讀了六年就是六年的緣;讀了九年,九年的緣;讀了十二年,十二年的緣;能夠一直走到變成弘法人才,那也是一種緣。每個人孩子的緣不一定完全一樣,可是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做好他的增上緣。所以我們的境界要不斷向上提升,不然有時候孩子問我們問題我們答不上來,學生問我們問題我們不知道怎麼應對。孩子問我們問題我們答不上來,我們當下什麼感受?我們可以很正向,你問的這個問題很好,你這個年齡能問出這樣的問題媽媽也挺佩服你,這個問題我去請教師公、請教老法師。你把Google老師請出來,把關鍵字打一打。很好,跟孩子一起成長。心態好的人沒有一件事是壞事,他可以隨緣妙用,妙在自己的情緒先不受影響,妙在自己很謙退。謙卦六爻皆吉。我們在謙虛的當下也是在給孩子做表法,這個問題媽媽不知道,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我不可以亂給你答。妳看妳都在展現一個非常正確的態度給小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