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勿畏難,勿輕略」如何面對孩子的壞習慣?
節錄自 一條龍師資培訓班 (第19集) 成德法師主講
修學的道路上其中有一關,我給大家洩了好多題,其中有一關就是退縮。極樂世界無量光,一片光明,坦蕩蕩的,一有退縮,一個角落就黑黑的了。人一什麼退縮了,你的心就不亮堂了,不相應,所以這一關一定要過。《孟子》說的,「自反而縮,雖千萬人吾往矣」,自己反思這我該做的,再難我都做;「自反而不縮,雖褐寬博,吾不惴焉」,自己想想對不起良心,看到人家都覺得抬不起頭來,不好意思。所以這一關一定要過,勿畏難而退怯。《弟子規》說,「勿畏難,勿輕略」,我們都要知難而上。而且說實在的,境緣無好醜,沒有好醜,沒有難易,好醜難易起於心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,你一直想這個事很難,然後一直拖拖拖,後來實在沒法拖了去做,半個多小時就做完了,沒很難,自己想的。這些其實都可以從生活當中去感受。因為我有一陣子以忙為藉口,一堆東西堆在那裡沒整理,後來狠了一個心,整理一下,很快就整理完了,堆在那裡風水也不好。所以不要自己產生了這些障礙。
《大學》告訴我們:「如保赤子,心誠求之,雖不中不遠矣。」這個比喻很有味道,一個母親生了第一胎,她又沒有經驗怎麼養小孩,但是她很誠,一心一意為了這個孩子好,雖不能說照顧到最完美,不會差太遠。因為真心起作用,她會去找人請教,她會不斷去改善、琢磨,就會愈做愈好了。
修學要突破自己的性格,退縮也是一種性格,要突破它。大家有沒有在哪一部大乘經裡面看說某一尊菩薩很有性格?我們要行菩薩道,我們要行大學之道,大家在《尚書》當中,在一些史料當中,有沒有看到堯舜禹湯、文武周公有什麼性格?沒有,所以我們也要把性格磨掉。有性格就稜稜角角,不小心,自己都沒注意到就把人家割傷了,要把它磨掉。有性格的人發了願容不容易保持?眾生無邊誓願度,一有性格,那個人我不想再見他,那你這個願還相應嗎?這個事我不敢做了,那這個願還在嗎?《華嚴經》說:「忘失菩提心,修諸善法,是名魔業。」「忘失尚爾,況未發乎?」菩提心是修學的主帥,不能讓它失掉,所以所有的性格都要調伏掉,不能再耍性格。
真心的把性格放下,把見人過放下,包含覺得我這個孩子大了,好多壞習慣,不容易改了。不能只盯著他的壞習慣,他這個壞習慣一定有我的助緣在,或多或少。因為我們著相了,常常我這個兒子、我這個女兒,那個怎麼還改不過來?其實這些都是浪費時間。但是很難,人就容易操心,但是不從根本下功夫。根本,他是我的依報,比方說我這個孩子修行露水道心,我自己的道心堅不堅固?我這個孩子修行很好面子,我的面子打掉沒有?《太上感應篇》說「正己化人」,這個化是自然而然,那不是要求來的。對自己的孩子是這樣,對學生也是這樣。我自己都感覺,不能改正這個學生的缺點,是因為我自己沒有徹底改掉,才不能正己化人。經典講得真的很透徹,這不能打折的。能這樣來反思,我們就不會著在見他的過,還要替他亂操心,完全是很積極的在扭轉,從我這個正報開始轉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