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孩子功利受害最大的是誰?
節錄自 一條龍師資培訓班 (第16集) 成德法師主講
我們對祖先要有信心,《易經》就是我們祖宗的智慧。「蒙以養正,聖功也。」從童年開始施以正確的教育,童蒙之時最容易接受引導,他很單純。「此時應該用來導向正道,這就是造就聖賢的偉大功業!」所以印光祖師說,成家的人最大的功德就是把下一代教成材。父母是這樣,老師也是這樣。「所以古人說『三歲看八十』,童年時扎下的善根,會影響他一生,到了八十歲也不會改變。」所以我們不能給孩子負面的影響,所有的長輩都要有一種責任,真的要發脾氣了,關起門來,不要把不好的行為給孩子看。
那一天我遇到一個媽媽,她講了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。她說我的兒子十三四歲在我的心中是完美的,十三歲以後他就一大堆問題了。諸位老師,你聽了這段話,下一個思考是什麼?你可不能聽完說,對對對,我兒子也是這樣,那就麻煩了。大家有沒有看到,我們現在真的是心粗眼翳。但是你細細想想,為什麼他十三四歲,這個媽媽覺得我這個兒子是完美的?因為這個孩子都滿足妳的虛榮,妳喜歡秀、展現,他學鋼琴很認真,滿妳的願,妳都給他獎勵。慢慢慢慢他十三四歲了,有一些想法跟妳不同,他就頂妳。因為他的習性跟妳的習性相應,妳看不清楚的,妳甚至於還在助長他那種虛榮的習性。所以後來我還去問她的鄰居,他早就看出她的孩子有問題了,她自己沒看到。她鄰居的孩子跟她小孩一接觸,「媽,以後不能跟這個人深交,太功利了」。大家要知道,功利到最後傷害最大的就是自己的父母。以前有一本書問,要把孩子教成狼還是教成羊?教成狼出去不會被人家欺負,那狼會不會咬父母?當然,也別教成狼,也別教成羊,教成人,教成聖賢君子。你看現在這種書還能暢銷,你看我們現在對文化的承傳大有問題,古人五千年來好像沒問過這個問題。
當時候老子要出函谷關,有一個官員也挺厲害的,他抓住機會,他問老子,「我有兩個兒子,我以後要靠誰?」那官員,老子也是恆順眾生,和光同塵,好,你把你兩個孩子找來,馬上對他兩個兒子說,拿出錢來,你們打爸爸一下,這錢就是你們的。那個兒子比較憨,心裡想,爸爸怎麼可以打?不行。那老大死都不打。後來老子就問這個老么,打一下,哪怕摸一下,這錢就是你的了。他孩子看一看,揮,馬上把錢拉回來了。老子說,你知道靠誰了吧?後來他晚年真的就是他大兒子照顧他,他這個小兒子離開家鄉去做生意了,後來他死了,他的小兒子都沒有回來奔喪,因為會少賺不少錢。所以老子這些故事應該對我們當父母、當老師的啟發很大,君子喻於義,小人喻於利。
所以老法師很著急,怎麼現在有一些國家連幼兒園就在教競爭?把他教成什麼?不是惡人,不是犯罪的人,小人。說實在的,小人離犯罪的人就不遠了,他會鋌而走險。所以三歲看八十重要,老人家是首先把這個基本的理念告訴我們。那其他過了這個年齡的也是要盡力教,因為有時候也不知道他過去的善根怎麼樣,我們不預設立場。老祖宗說:亡羊補牢,猶未晚矣。
「過去我們注重講解中國古人對胎教的重視,以及出生之後一千天的保護」,這是三歲看八十。「母親在懷孕期間,一切行為、言語、思想都必須端正」,這個三太就做出最好的榜樣,「讓胎兒稟受正氣。出生後的三年內,大人要保護小孩,讓小孩所看到、聽到、接觸到的,都是正面的言語與行為。這三年的根扎下去,小孩就具備判別是非善惡的能力,一輩子不會改變。」所以這個是聖功。今天,「現在我們要更進一步,探討三歲之後的童蒙教育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