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學習專區 navigate_next 親職教育、教師培訓-如何教育孩子 navigate_next 英國漢學院 成德法師主講 navigate_next 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才能護念孩子 navigate_next 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才能護念孩子
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才能護念孩子

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才能護念孩子

節錄自 一條龍師資培訓班 (第6集) 成德法師主講

 

 

 

  我們還聽過,父母在孩子找到工作了,然後跑去給他的主管說:「主管,我孩子比較不懂事,你要多多包涵。」你說這個主管是要笑還是要哭?人家聘他來、找他來工作,就是要讓他承擔責任的,他到公司團體來,還要人家包容他、忍受他,你說他是來辦事的還是來添亂的? 所以我們聽起來會覺得好笑,可是這個是現實狀況。誰有責任?「養不教,父之過;教不嚴,師之惰。」他步入社會以前,影響他最重要的父母、老師都有責任。但是不是說我們就把責任全部都歸給父母或者歸給老師,我們自己也要守住忠恕之道,嚴以律己。

 

  老法師在他講學當中,這個恕道表現得淋漓盡致。比方說,我們今天覺得,這些做人做事我父母沒有教我,找父母去。去找父母,父母說:「你爺爺奶奶也沒教我。」好,找爺爺奶奶去。去找爺爺奶奶,爺爺奶奶說:「我爸爸媽媽也沒有教我。」好,找曾祖父去,結果大家跪在墳前。那怎麼辦?從誰開始明理,就從誰開始做起。為什麼?每個人的緣分不同,誰先遇到了,誰的緣分好,就有責任。所以我們學習傳統文化,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事情,首先自己要做對,因為我們沒有做對,就沒有資格要求別人。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處世心態,這就是忠恕。

 

  《大學》告訴我們:「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」,有諸己,忠;求諸人,恕,而且他那種求諸人不苛刻,他是護念別人把這個好的習慣養成,因為他建立起來了,有諸己了;「無諸己而後非諸人」,他沒有這些缺點,他再去護念別人也把這個缺點改掉。

 

  所以弘一大師他有編《格言別錄》,體會到我們往後的人沒有家族的鍛鍊,人情世故不懂。所以李炳南老師有說,「不懂人情,不懂世故,是書呆子,是佛呆子,會傷天害理,會壞事」。比方說跟領導出去了,跟領導出去吃飯,得幫助領導照顧客人,假如連這一點都不懂,一盤菜上來,這年輕人還把它轉到自己面前來,你說這個領導不臉都黑掉了,那他能成事嗎?

 

  所以李炳南老師慈悲,他老人家對文化傳承的貢獻太大了。政府沒有認知到制禮作樂重要,他老人家編了一本《常禮舉要》。沒有禮教,人根本不知道怎麼做人、怎麼做事。一個人一個想法,那一個家庭要團結就難了,更何況是一個團體,甚至於一個社會。所以歷朝歷代,改朝換代第一件事情,制禮作樂。立太子本身也是一個禮教,安定人心,都要舉行很隆重的登基儀式。這都是禮教的部分。

 

  弘一大師還編了一本《佩玉篇》,從兩個大儒的讀書心得裡面挑精華出來,都跟我們處世待人、做學問的重要心態有關。第一句話,這一位大儒說道:「二十年治一怒字」,二十年調伏一個發怒,「尚未消磨的盡」,還沒有把自己的瞋恚心完全磨掉,「以是知克己最難」,我們都知道要克己復禮,可是這個功夫真下過的人覺得不簡單。那我們感受一下,這一位大儒他調伏一個怒心,調了二十年還沒調徹底,你看他會要求別人,「你脾氣太大」,他會這樣對別人說話嗎?我想應該不會。

 

  所以「無諸己而後非諸人」,自己真的把瞋恚調伏完了,他再去護念別人,他不會苛刻。所以這個忠恕是重要的心法,是能護念我們的道心不偏掉。而隨著我們深入經教,我們有忠恕,這個經教就是嚴以律己、寬以待人,會讓人家如沐春風。但是假如我們沒有守住忠恕,那就會變成寬以待己、嚴以律人,他怎麼這個沒做到?他怎麼那個沒做到?那這樣可能我們就惱害眾生了,因為人家心裡就不服氣了。

 

  而我們每一個人很有可能是你們家第一個接觸聖教的,甚至於是你的親戚朋友當中第一個接觸的,或者比較早接觸的,我們的法有沒有表好,就影響整個家人,還有有緣人、親戚朋友的法緣。所以為什麼老法師一直提醒我們要表法、要為人演說?因為這個關係挺大的。所以剛剛跟大家提到,不能產生執著點,不能違背忠恕的心態,這樣我們可能就先去要求別人,這個慢心就起來了,要求、貪求的心就起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