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學習專區 navigate_next 親職教育、教師培訓-如何教育孩子 navigate_next 英國漢學院 成德法師主講 navigate_next 跟孩子互動如何沒有憂慮、煩惱? navigate_next 跟孩子互動如何沒有憂慮、煩惱?
跟孩子互動如何沒有憂慮、煩惱?

跟孩子互動如何沒有憂慮、煩惱?

節錄自 一條龍師資培訓班 (第5集) 成德法師主講

 

 

 

  諸位老師,你們希不希望自己的學生煩惱一起來,他馬上阿彌陀佛;煩惱一起來,他馬上正念現前,他不被妄念牽著走?我相信我們每個老師都希望,每個父母也希望,但是我們現在得表法給孩子看才行。我們一直跟孩子講傳統文化很好、佛法很好,但是我們當父母老師的不怎麼笑得出來,臉上常有憂慮、牽掛,那這個法就表不出來了。父母、老師的一個表情是因,會種在孩子的心田裡面。因果,自己種的因會影響自己,自己種的因也會影響學生、孩子、你身邊的人。所以懂因果,不怨天不尤人;懂因果,警覺性很高。隨時會種因,隨時會招感未來果報,所以念頭不能亂動。

 

  靈芝禪師有一段話講:「用心皆名定業」,我們起個念頭,用心了,起個念頭,就是一個種子,叫定業,因為種子種下去了,種子不可能不見。「能牽來報」,這個種子種下去了,在未來遇到緣,它就會呈現果相。「能牽來報,縱懺不亡」,你懺悔,那個種子不可能不見。佛都已經證了圓滿佛,他還有馬麥之報,他也不昧因果,他還是要受報。只是他受報他不起煩惱,他甚至於在受報的時候,他還為人演說。所以世間人覺得是惡緣,對佛菩薩來講統統是法緣,轉成利益眾生,表演讓眾生深信因果,都是水月道場。

 

  所以一個老師假如能夠理智到一切境界不動情緒,老師每天上課也是「大作夢中佛事,興建水月道場」。老和尚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,我們也往這個方向去努力。每天遇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去啟發學生,你看多快樂。啟發家人,那首先是我們不能被這個境界轉,不能被這件事我們陷入情緒當中,那就大家都在情緒的痛苦之中。

 

  所以要利益人,首先要利益自己;要愛人,首先要能愛自己。愛自己具體在哪?不用妄心。一用妄心,我們就在煩惱的痛苦裡面。所以三時繫念告訴我們,「諸苦盡從貪欲起」。會學的人,從今天開始我不貪求,他的人生就變了。他有沒有聽到「諸苦盡從貪欲起」,他深刻體會到,我都是自己自作自受,我不貪不就沒有這些痛苦了嗎?有觸動他了,我不幹傻事了。剛剛跟大家強調,要觸動內心深處,要真看破,不幹自討苦吃的事,自作自受的事不幹。「因忘自性彌陀佛」,諸苦盡從貪欲起,不知貪欲起於何,因為我們忘了本有的真心,讓妄心做主了。叫「因忘自性彌陀佛,異念紛馳總是魔」,不只忘了真心,還讓這個妄心一直相續,從貪,慢慢貪不到,脾氣出來了,瞋心、慢心跟著來了。我們不要小看,有時候念頭一起,貪瞋痴慢疑都現前了。

 

  比方我們跟學生互動的時候,「我都跟你講多少次了,你怎麼還不聽?」第一個,有沒有貪?有,有求,「我都跟你講多少次了」。我們講不是為了求他要回報,講是盡我們的責任,可是我們講的時候產生了一個求,他沒有馬上照做,貪心起來了;貪不到,瞋,瞋起來了;痴,不夠理智,被境界轉;也有慢,我們比較高,孩子比較低。假如這件事情是你的領導,那你絕對不會這樣。因為他是你的孩子,或者是你的學生,他比你小,你才會有這種語氣出現。假如是你的父母、你的領導,你會因為他沒有照你給他講的事情,你用這種語氣嗎?再來,這裡面也有疑,我們假如相信他有如來智慧德相,我們就不會這樣對待他了。所以這是五毒,我們不能讓五毒做主。

 

  所以這個經教不在學得多,學得有領悟,進而去用,那一句就有很深很廣的受用。就像剛剛跟大家舉的,印祖這一句話,理上不離心性二字,那我就隨時提醒我自己要用真心不用妄心,那一天就有很大受用了。一切都不離因果,我沒有過去的懊惱,我也沒有未來的希求,為什麼?欲知將來結果,只問現在功夫。所以真信因果,應該沒有未來的擔憂。